看完都没记住哪个是主角....尼采为什么不信社会学,因为他不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本片差不多也是这样,不断的闪回和跳越,时间并没有把人带向未来和文明,而是跌宕摇摆,生生死死
情感也是一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利用电影在解释电影,是一种自我定义。这个片太形而上了。字幕不给力啊。8.3/10.
散文纪录片走完,克鲁格的情感的力量挺惊喜的,虽然是记录片但是又挺多穿插的情景剧,这些情景剧超现实程度直冲布努埃尔,还有点法斯宾德的味儿ww
13-2“她雇了一个侦探来打听人们分手的原因”(!)derSchmerzisteinpersönlichesEigentum观影本身成为一场情绪游戏
记住了里面的那首伤心情歌:终究会说再见,即使还是如此相爱。终究会说再见,因为没有爱会永远忠诚。不要向我发誓,说你永远是我的,没有能够保持永久的爱情。还有那首荷尔德林的诗:吸收我,把我吸收到你们当中去,这样我就不会平庸地死亡我不愿意白白地去死。但是我愿意为祖国牺牲生命,为祖国流出我心中的血。通讯员传来了胜利的消息:我们战胜了。万岁祖国!不要去数死者。为你死了多少人都不算多。schon
思想骑手亚历山大·克鲁格作品英皇EE简9
这一次主题定得太宽泛,以至于什么素材都可以拿来服务,因此让影片整体不够紧凑。
克鲁格的电影真是不好懂,他与戈达尔的区别在于,狗达在用碎片化和混杂的手法来游戏式地反思电影媒介,而克鲁格则带着德国人的严肃劲儿努力想要探讨一个话题。遗憾的是,尽管他在形式上造出了一座艰难高深的巴比伦之塔,它的核心思想还是很平庸的:纯粹的情感具有摧毁性、复杂的情感方有创造性,甚至可以起死回生。这样的论点还是放在书里比较好,他后来两千页的巨著大概要探讨的深刻得多。在电影媒介里,这种零乱的剪辑反倒把观众的视点都搞乱了。失去位置乃至失去共情机会的观众大概早就停止关心了吧?
TFF,很幽默了。
忍不了了的人会忍受更长的时间ThomasMauch摄影别太美真好看真好看
条女被条仔飞,吞丸仔自尽,比条金鱼佬救番之后奸左,上庭时话比条仔飞太hurt,被奸时没乜hardfeeling,金鱼佬于是从轻发落
让影像思想。让思想自由。是亚历山大克鲁格对电影的追求。。
虽然在不停的兜圈子,看偶尔晕一下也挺过瘾的
中间穿插着一幕幕的话剧和歌剧,时间流逝的镜头。通过各种人物讲述情感,但议题太大,涉猎太广泛,抓不住重心。“一次谋杀能够比婚姻将两人结合的更紧密”。原本是小偷和妓女的两人从一起谋杀案中获得了重生,而受到良好教育的两人则变为苟延残喘
差老头十万八千里
我超太好看了
有一半没有理解
从本片来看,克鲁格确实太不关心叙事了,歌剧啊老片啊图片啊看得我一头雾水,难怪不太受待见。另外,德国原版自带的中文字幕真是不咋地啊。
太散了。kluge想用这些东西去阐释dieMachtderGefühle这个巨大的命题,但显然他做得不是太好。
克鲁格的电影一定要放到那个时代的视角去看,对电影语言中一些故意破坏(比如刻意的旁白,和突兀的字幕切割章节),以及旗帜鲜明地打出作者电影的旗号,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情感元素在电影叙事逻辑里被无限放大,故事本体反倒被拆解的七零八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