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啥不好~
全员达利
借用了畫家達利的超現實氣質,描寫地中海旁邊人們的智慧和歡樂生活。情節貌似平淡,但語言俏皮,思想深邃。
看完只记得一群嬉皮士
碰瓷“达利”。片中一连串事件无勾连,随意删掉哪一段都对结局无影响。所有人物扁平化。女性角色仅为“爱欲”的投射客体。
《等待达利》达利始终没有正脸。上赶着不是买卖啊,重要的是坚持。“我们餐厅会成为70年代的传奇,几年后,到处都有我们的照片...海边会有画展,所有名人都想来这里,馬勒侯、大卫鲍伊、滚石乐队、达利每天晚上都会和我们一起在这里...对,一定会很棒,简直是一场梦...”
风景真不错,如果可以有段时间生活在这里会很惬意,
超现实主义的追求,就是希望让人类探索与解放天性的历程。真正将超现实主义发扬光大与影响深远的可能不止是达利这些艺术家,也有类似嬉皮士这些微弱火光,超现实主义是一次全人类的向内创作。
偶然看到这个西班牙岛上的片子,有些久违的可爱,达利的邻居们多少都有些天真纯粹的艺术天分在。是的,在看到大混战后被扔在屋顶的假人那一刻,我也感叹这一刻是如此完美,这就是达利时间,是真实时间凝固的完美一刻,不是混乱,那里面诞生了有生命的艺术,是心碎对抗后最真实的一刻,那刻留下来的人与周遭,成为生命里最稳固不朽的景致。最初带大厨来岛上那一位是反DC权威斗士,这个设定挺讽刺的,最后无法尊重和接受女性爱的自由而暴怒,说好的要爱要自由反的是DC权威呢,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除了说出自己心中一早认定的刻板评价偏见,阵营中的其他人也毫无选择的余地,一个眼神被带走。
滨海渔村、美食和达利,诸多元素几乎可以制造又一场《德雷尔一家》的浪漫叙事,但并没有局限于小情小爱,更多的是文学性,而文学总是这样:切入经商,“成功就是一次次的失败仍不失热情”,跟达利建立联系似乎可以跟大卫鲍伊、滚石乐队等名字相提并论,但关键是要对自己的事业拥有一份真诚;之于父女的感情,“从小到大,总是要跟在闯祸的父亲身后不断跟所有人道歉”,但父亲同样对女儿展现了少见的包容,父亲再如何自我,总会慎重地尝试去化解女儿的困境;爱情总是这样的,没有谁可以预测一场爱情的发生,没有谁可以担保自己不会成为第三者,没有谁可以确信自己不会移情别恋,或许一场失败的爱情不可避免会产生受害者,重点是要忠实于自己;而真诚更是艺术的本质,如果生活本身是一场荒诞剧,不必去掩饰,保留荒诞的样子,去谋求一种共存。
舒服,
真好,当人有了人的心思意念,和平是好的,冲突也是美的。出自这样人手的食物、音乐、绘画、甚至身旁的万物都会变美。喜欢片中的地中海小镇、喜欢那么多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还有那一群奇奇怪怪的人。他们宣告“做爱不要作战”,大声说“我有病!”
70‘s,真是个社会暴力滋生频繁,却又才华洋溢的年代。剧中餐厅老板在最后自言自语的那段话现在听起来也挺感慨的,“我们餐厅会成为70年代的传奇,几年后,到处都有我们的照片...海边会有画展,所有名人都想来这里,馬勒侯、大卫鲍伊、滚石乐队、达利每天晚上都会和我们一起在这里...对,一定会很棒,简直是一场梦...”
婚礼那场挺奇怪的,接受了求婚,突然又去瞎搞,莫名其妙的,整个电影一般般
混乱和无序在结局致敬达利以及超现实主义,那么在达利没来之前呢?达利没来之前,只是一群嬉皮士为了自己的理想肆意生长、沉沦,最终抵达破乱不堪的边缘,在一切濒临崩溃前,达利出现。地中海的风情与雅致的嬉皮士一同出现,谱写了一篇优美的交响乐。
西班牙很多电影都是在超现实主义的内容里摩擦,无法不被这种无序,和谐,地中海,西班牙迷倒
哈哈哈脑残粉另类追星路,但是能不能不要糟蹋吃的。。。。
等待达利的每个人都在某一时刻成为了达利的投射,上扬的胡子,自由的灵魂,地中海的暖风,浪漫的西班牙,虽然作为一部高仿年代电影存在表达要素过多情节反而散乱的问题,但那种久违的如达利一般怪诞的可爱却终其有闪光的一刻,可能是今年最好的西班牙电影之一了
革命青年变文艺青年,革命变得只敢在穷乡僻壤喊口号。艺术家不如厨子,毕竟吃进去才是实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真富,人民革命不是为了吃口饭
跌落的酒瓶不用扶;一切混乱都是完美存在;别思考要享受。嬉皮士的避世岛,狂热分子的镇静剂。大逆光加一束侧光就是理想主义的糖。很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