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是部誠意之作。跟拍身處在汶川深山裡,那個我們非常陌生的羌族生活,就是非常大的創舉,也實屬不易。前一個小時拍攝地點在族民的原生長地,那個氣味及生活環境氛圍,讓我不時地想起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場景。可惜,導演沒有阿巴斯的自信與從容,像這樣飽滿及充實的故事,就更應該輕清拍起,才會有重重意境。但導演不時地從近鏡突拉到特寫,為的就是希望我們看到「被逼離家流淚的畫面」,再加上高亢的羌族歌曲,不斷地疊加情緒,讓那段看來壓力極大,很不舒服。另外,鏡頭的運行與流轉都顯的不成熟,太像homevideo拍法。全場最讓我動容的是,移居到成都市中心的老人們說:「這裡聞不到神的氣味,也聞不到鬼的氣味,整個城市就只有汽車及火鍋味」。對啦,就是這個輕淡,這個幽默,這個淡淡無奈,才能撐起這麼強大故事作品。
[10.18美院IDF纪录片展]毫无疑问,能够引出人们思考议题的影片绝对就是好片子。导演对羌族文化信仰的担忧引发出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忧虑,在这个金钱至上娱乐至上的时代人们内心往往是浮躁空虚的,导演说我们应该敬畏天地、敬畏祖先、敬畏先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无非不同。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任何鬼神,但是我信仰电影艺术信仰纪录片当中表达的真实——世间万物以及各方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这使我敬畏能够生而为人生存在这片土地...
昨晚有幸享受了私人版的《寻羌》,这部历时十年,缘起汶川地震,追踪人类迁徙,终归内心拷问的纪录电影,内核是信仰,追寻的却是平静。推荐!
部分镜头摆拍痕迹有点重
SIFF2019
晚间加场迁徙的人在现代科学与祖辈传承两难中寻根IDF2019
“十年”的意思原来是在第一年和第十年多拍一点就行了,颠覆了我对纪录的认知,以及这剪辑,急于掩盖拍摄时的逻辑混乱,让这个题材和被拍摄的族群陷入不必要的预设悲情里。
城市里有汽车的味道,火锅的味道,却没有神的味道,鬼的味道。#诗意的瞬间
siff20198/10觉得被击中。或许“寻根”是永远不会失效的问题,它绝不仅仅是“神”或“信仰”的问题,它指向的是我们的生存态度,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反思。笼统地谈可以说是文化中的。(“神”也绝不仅仅是某种形上存在,它的内涵其实更多是一种对外部的敬重和诚敬。)还有一点让我无法忽视的是,他们究竟能不能真的融入到新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请来了神就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作为成都人,有时候感觉四川好像被成都“代表了”。但我知道绝对不是也不应当是如此,这种代表掩盖了太多。在这种意义上很难说成都“包容”,但这似乎也是现代“大城市”所要共同面对的?片长不太够探讨更多问题。(看完电影有幸跟导演小聊两句,感觉他是一个特别温和也会有很多思考的人。接受电影节采访还送了我一个有书和衣服的礼物袋子,好感动噢!)
这个城市为什么只有汽车和火锅的味道,没有神的味道,没有鬼的味道?对神明的敬畏应该源自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我们这些庸俗之辈注定无法体会虔诚。
这么大的城市,就只有汽车和火锅的味道。九年后拍的内容要比之前丰富太多,技术方面也更加成熟,值得鼓励。
后面感觉有点不像真实反应
“成都,到处是汽车的味道,到处是火锅的味道。但是没得神的味道,也没得鬼的味道。”@广州美院
人物和文化社会变迁抓得都挺到位,但很抱歉我实在无法原谅那好几个矫情的推特写……怒减一星
我喜欢迁徙之前的感觉
补标,2019在GZDOC实习,为展映单元入选名单,选片会上看了片头的画面和卡司阵容就立马决定要邀片。“吾心安处即吾乡”,而羌族人民心安的症结,在于祖先和信仰。展映手册的简介如下(是我写的):一场大地震,让一个羌族部落忍痛离弃自己的故土和祖先。九年后,当这个部落的新生活早已步入正轨,老人们决定重回故土,迎接祖先前往新的家园。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碰撞冲击下,羌族人民能否直面过去的苦痛、拾回牵魂梦萦的信仰?
眷恋故土,敬畏祖先的羌族人。不过年轻人好像越来越适应现代化的生活#SIFF
#民族志纪录片展映#纪录片中「表演」的界限在哪里……这部是一个很好的反思。
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开幕式上看的,赚了我不少眼泪。片子时间跨越9年之久,讲羌寨人地震后搬家的故事,着重体现羌人的玛毕信仰。从影像叙事角度来说,叙事完整,故事动人,很多象征意义的镜头。搬家前的拍摄有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比如部分镜头过多推拉,“在场感”太过明显,选择多机位表现可能会更好;另外还有收声效果问题;但即便如此,呈现内容与搬迁之后部分的拍摄相比,更为真实。搬家后的部分,太多搬演的场景,以及设计过的台词占比太重,是否有违纪录片纪录真实的初衷。如果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标准来衡量,它也更是应验了朱晓阳教授在讲话中提到的对于影像民族志滑入“构拟民族志”的陷阱中去的担心。我想,作为学术展开幕式上的一部作品,这部片子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民族志纪录片到底如何实现人类学民族志文本价值与艺术创作双重身份之间的平衡?
每个人头顶都有个神,生活现代化之后对于这些看不见的东西,还是要有敬畏的。阿坝州的人搬到邛崃,年轻人的改变最大。四个摄影,有的画面推拉变焦,画外音用的不少(包括当地民乐),无线麦最少要准备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