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罗兰兹没有拿过奥斯卡影后这件事简直比库布里克没有拿过最佳导演更没天理
有趣的是,Mabel精神上的压力直观成为某种空间上的压力,当室内空间随着家人/聚餐/邻居进入而过载之时(餐桌的过载/床的过载),她的精神状况便随之出现。与此同时,将焦段收窄,让她处于前后景两重人物的夹击之中,摄影机运动幅度逐渐增大,随之在她身上不断丢焦。空间不仅是过载的,且是破坏的(习惯沙发位置的改变)。而要达成一种短暂的平衡,则需驱赶多余人(包括小孩,于是有了那场反复地上下楼梯),并将空间陈设恢复原貌。
Lovedrivesyoucrazybutalsocalmsyoudown...😭结尾太好了!卡萨维茨的电影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看的时候焦虑、心痛,不知如何是好;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如同整个人被掏空。这部电影不仅罗兰兹是现象级的,所有演员都非常棒
卡索维茨让人佩服之处:他为妻子写下剧本,但却并不以妻子的贴心好丈夫自居,而是无条件承认剧中妻子应超越尘世这一点。事实上,整部电影的制作发行过程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超越尘世的。并非施压与反抗,而是一个后现代的过程,里面没有信誓旦旦的理解,只是镜子与镜子间极近而无限的交流。
在卡索维茨不朽的[受影响的女人]里,你分不清楚究竟谁才更加疯狂。妻子无时无刻不在试图成为丈夫需要的人,到了最后丈夫却说:做你自己。问题是:自己又在哪里呢?他爱的究竟是什么?经由一场场令人屏气凝息的场景后,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无解。本片在展现婚姻中两性关系上甚至比[婚姻生活]更加复杂。
卡萨维茨对细节的操纵让整部电影陷入一种永生的炼狱。"起立“”坐下”。她没有任何个人的空间和时间,任何妻子和母亲之外的角色。疯癫?谁的疯癫?我从中途开始祈祷他被车撞死,她自杀成功。但卡萨维茨连这种希望都不给,和睦安静结束。所有把这部电影归成家庭问题剧的人都是同谋,欲盖弥彰。
1.编剧、导演是同一个人,这掌控能力太强了,演员表演的太好了,看的过程我都快崩溃了。开始觉得是妻子的问题,太脆弱、敏感,对丈夫有不满,所以比较神经质。后来他入园后,只有丈夫的戏,觉得这也太强势、粗俗、是个暴君啊,妻子那个样子根源在他里啊。是不是两个人的组合就是个错误?孩子正常。
对LifeMagazine式家庭生活图景最严厉的批评,把家庭概念拆解成最基本的目光和爱抚。这点上跟VideoArtistPaulMcCarthy同根同源,反对一种木偶剧式的扮演。Casavettes的希望是具体的,不是借来的。开篇不多久,Mebal,Nick,外婆和三个孩子躺在客厅的床上吹口哨,光从百叶窗里射进来。所以当最后两夫妇拉开床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们期待着什么,不过是早晨阳光而已。
吉娜·罗兰兹那已经不是演技了,反正我是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就是一种超越演技的呈现,精神失常的电影角色有不少,能演好的演员也不少,但真没见过罗兰兹这样的,其实罗兰兹没有在演一个疯子,她就是在表现受压抑的情感(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戏就很舒服,一点不疯,只是在成年人的环境下才失常),这是那些只想演好“疯子”的演员所达不到的“演技”。看了下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是老马的一部二流作品中的角色,虽然没看过那部片子不好说艾伦·伯斯汀的演技怎么样,但是就凭罗兰兹的表现,基本上能断定是颁奖冤案了。
回家后那场大戏真是浓缩生活本质。不止女人,当身边人开始说“做你自己”的时候,不要太认真,通常他们只是要维持住表面的和平来继续影响你。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You'reshit.真实的压抑和绝望,canyoustandupforme,真的听不懂吗?吉娜·罗兰兹最棒。
GenaRowlands演绎更年期女人简直浑然天成,我想这可能是伍迪艾伦选择她做《AnotherWoman》主角的原因,有些演员注定就是为某部电影而生。
差点逼疯了我
17.6~19.7)导演消去了阐述的余地,角色中仅有的两个主体是拒绝“被进入”/作为观众视点之依托的,即兴表演所呈现的症状同样缺乏解读的突破口。与之相对的,我们时刻处于这空间中的一个奇特的点位——或是于背景中静默着、或是与其他人物同化着(不同的是,其他角色的主观镜头时有出现)存在,这种在场是无所适从的:不是过近的距离,就是不当的时机。我无法理解人物的行为,同时无法进入主体的视界,呈现给我的的只是一团稠密的混沌,如果能抽离意识俯视身体,或许看到的生活就是混沌的形状临近结尾,隔阂和戒律开始被打破——台词、材质被赋予引申义,观众被允许绕到人物身后、视线的相交被主体化。当水龙头的水缓缓流出冲去血迹时,结尾处产生了开坝一般的效应——藏于他们身后的矛盾才堪堪露出可被理解的裂缝,却立马泄出惊人的情绪能量
A/语词、身体、空间的虚伪规范被反复引用以求获得“正常”状态的复原,然而无视边界的爱欲却依然在怪异的姿态与目光的犄角中试图流溢。卡萨维蒂总是能维系着不断自如进退的观看距离,继而赋予镜头下的人物抑扬顿挫的短效情感动势。在潮水般起伏的局部强度冲击下,影片与“家庭剧”完成了一种暧昧的角力或是关系重构,并反过来在冗杂中获得喘息,创造对僵硬现实的丰满重述。这是一种对情节剧的自我意识乃至“严肃”戏仿,而非某些力所不逮的当代家庭片的聒噪情节本身。
权势下的女人?人家分明是醉酒后的女人!
grittyandmercilessdepictionofthehypocriticalAmericansociety,familyviolence."Woman"isnotcrazy,butlonely,truemusiclover.
我称此类电影为rawdepressiveblack绝对是大家都有病GenaRowlands是普通女人神经病第一角色
导演技巧退居次席,舞台交由演员发挥。像《破浪》和《让娜·迪尔曼》的结合,在充满繁琐细节的生活架构中,推演一种极端情绪
#253180914@NYIndieGuy.Howto"beyourself"whenthere'ssimplynoplaceforyour"self"tobe,whenyour"self"isyourperformancewhichthosewhoclaimtoloveyoudeemaffected?
8.6实际上和另外几部都略有不同,重点在于它是设定在多年婚姻中的,所创造出来的两性关系则更加无序也更加绝望:暴躁的男人和失控的女人,压迫感无处不在,情绪在平和与爆发间切换不定。在这样的语境下,卡萨维蒂无条件相信着他的妻子,也正好与电影的情节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