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是阿涅斯对好莱坞成熟但古板且导演受到来自资本方干涉创作的吐槽,但她同时作为一个欧洲人来到新大陆的那种好奇心,对美国嬉皮士们自由追求、包容又异常欣赏,想观察、融入其中。女人可以同时做几件事,而且有很多话要说,不一定围绕一个中心啊!这是阿涅斯.瓦尔达。
Onceuponatime…AgnèsVardainHollywood
1⃣️剧中雪莉这个角色像是瓦尔达本人:一个欧洲导演因受不了好莱坞僵硬模式下的束缚而选择吞安眠药自杀。雪莉初次拒绝出演这一片段就像是瓦尔达自己在对自己吐槽。其中瓦尔达也出镜了并更换上同样的衣服,更像是自己对观众的暗示,也是自己对好莱坞的吐槽。但最后二十分钟瓦尔达向我们展示了灿烂的好莱坞文化,这何尝不是她自己对其的欣赏呢?2⃣️瓦尔达模糊了电影和现实的、传统影片与纪录片的界限,以至于我一度分不清瓦尔达是否在叙事,影片整体而言实验性非常强。(若不是结尾最后几分钟,我真就当这部影片是纪录片了,我爱瓦尔达~
连表面上的安分守己都不在了,嬉皮时代的到来,药物让表演变的即兴,生活就是各种的体验,(拥有孩子,拥有宗教,等等)瓦尔达还模糊和戏剧和现实,多次和演员互动都留在了成片里,当现实的强度到达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尼迪的死),三位嬉皮身上多少出现了改变,(不拉窗帘,整理家,主动做早餐),至于片中的那位女导演,看上去并不嬉皮,她无力的和制片人角力,展现了艺术和资本的矛盾。瓦尔达对政治的态度比起戈达尔要温和的多,只是不断出现的电视里的新闻,结尾处孩子抽烟的戏多少有点怪异,不知道是不是寓言新一代的嬉皮的诞生,整体上,无意间,瓦尔达拍了一部早期真人秀。
自由爵士般的时代影像(嗯瓦尔达一点都不摇滚)——从阿尔法城到洛城,野雏菊的画外低语,越战枪击死亡。狮爱谎,一个词
《幸福》是甜蜜,毒药;《5点到7点的克莱欧》是客体时间,主体时间;《狮子、爱情和谎言》是历史事实,谎言(电视),神话癖,好莱坞。
OMG“Justbreatheforoneminute”(天哪好多问题好需要各种背景和答案(前面觉得好难熬但渐入佳境,看电视各种评论笑死p.s.Andy真的活该。入镜和自我吐槽的瓦尔达可爱死了(≧∇≦)(题外话想说好久了Paradise的放映预告简直太神奇Mitski配德米瓦尔达!太天才了吧😱
好奇三位美国演员在剧场时以及未来很多年里对这部电影内外的一切又是什么情感。随着肯尼迪的死亡、雪莉吞安眠药,电影对我的作用变了。我开始看电影时,我也就是在接受三个人的balabala,除了能用“理性”标记我又还能想到什么呢?可事情发生后,我身体的感受就变了,这是通过导演的“迷惑”办到的。牙不疼了,人就不考虑牙了。那导演花这个时间,它就不是坏牙(垃圾)。一个人倘若“不知”,ta的爱是爱吗?若这部电影说“爱优先”,这也是知啊。“什么是真理”,人说这话的时候挺享受的。
雅克·德米在60s末得到了去好莱坞拍片的机会,瓦尔达也跟着去了。置身LA这样的地方,可能瓦尔达也忍不住要思索起“电影”、“媒介”这类概念本身了。整部片子于她自己其实挺有突破性的,这大概是她第一次有意地大量使用间离手段去模糊纪录/剧情、现实/影像之间的界限,她展示了自己在图像装置方面的敏感和想象力,当然也可见她坚守一生的入世姿态。雪莉·克拉克的相关戏份都很有趣,聊电影,看电视,她身上的作者自指,“阿涅斯,我演不下去了!”。。。那些真真假假的道具、布景,那些符号化的明星海报、周边商品,甚至包括制片人那些冰冷冗长的对话,实际上有关“电影”的一切都很有趣,不过嬉皮三人组的波西米亚风生活,就跟开头结尾的戏剧一样,显得有点不明所以了。三星半吧。
lionorliar?永恒的三角关系,肯尼迪、安迪沃霍尔遭暗杀的六十年代,他们用颓废对抗颓废,用性对抗性。有时候你做某项投资,只是为了铺路。纸质摄像机,大长腿钟摆,女演员罢工瓦尔达上场。女演员说受够了总是全裸和被强奸的戏份,她用3分钟的沉默反抗,瓦尔达说,继续,继续,这是电影史上最女性主义的时刻。
无所事事,昏昏欲睡,奄奄一息,这就是两男一女窝在一张床上连咖啡都懒得去弄神经出了纰漏的真实又迷离的写照,没有犯毒瘾,却跟吸了毒一样犯瘫,时而谈谈人生,赋诗一首,又在肯尼迪的死讯中游走,好莱坞盛极,难免纸醉金迷,瓦尔达还现身试戏。
5+背后的JimMorrison,FrankZappa和JimiHendrix是父子灵三位一体,60年代的守护神。而我喜欢的人总是不得好死,遗体在电视上换着色调变个角度论斤售卖,圣诞节大促,躺在可口可乐和金宝汤罐头边上。活着的都是死人,而死人在电视上活着,安迪沃霍工厂刷刷印美钞,雀西女郎从荧幕里走出来,赤身裸体。一切都假,假花,假鸟,假女人,假电影,myfakeplasticlove。有那么一些时候你不得不去享受塑料制品、好莱坞电影和从床上爬起来煮tmd咖啡,总不能为这种事吞药。(这就是为何嬉皮失败了)
#台北电影节#瓦尔达回顾展看完当下的反应是:我看了啥。很难评价,因为这样的拍摄太自由了,没有剧本,全靠即兴,演员演不下去了瓦尔达换上衣服自己上,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了,我只能说是跪了,真的。
不过你们玩得开心就好,五彩缤纷的“自由万岁”风情画,所谓“真实世界”只存在于电视中。
看着演员的表演,就深感觉得是没有剧本,演员全凭自己自由发挥,说着没营养没意义的台词,有点尴尬有点可笑。瓦尔达真的就是玩电影,在电影里面拍电影,在虚构里不停加入真实素材,甚至还会出现演员临时不想出演一个片段,而导演亲自入镜的段落,玩得太溜了。
LalibertécréativedeVardasemanifesteparcejoyeuxcollagedesimagesoisivestournéesàlalégère(apparencetrompeuse?).Unpassagehollywoodienparsemédedélire,d’utopie,dehippiesetdetélé.
瓦尔达真是太自由了,可以随时自己入镜参演,又让演员自由发挥,虽然这次背景换成了好莱坞,但百无聊赖的二男一女和法国新浪潮代表作里的男男女女有着微妙的共通。除了对六十年代嬉皮生活的展现,瓦尔达不忘吐槽好莱坞对电影创作者的剥削,当然片子更重大的意义是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记录,历史通过电影这种虚幻的艺术呈现,很是特别。
RétrospectiveAgnèsVardaàlacinémathèquefrançaise,séanceprésentéeparRebeccaZlotowski.介绍人说这部片子展现了瓦尔达对好莱坞的印象,可以看作是瓦尔达的《日落大道》,我觉得更像是瓦尔达的《中国姑娘》……记录大事件(肯尼迪遇刺、沃霍尔遇刺……)与风潮的同时,更是对那个嬉皮时代的情绪与审美的夸张而精确的再现。瓦尔达本人几次亮相,有一次是突然换上一个演员(ShirlyClarke本身就是个导演,在这部里演一个导演)的衣服要替她演吃安眠药企图自杀的场面,特别好笑。这剧本里外镜头前后真真假假玩得也算是尽兴了。片中ShirleyClarke刚从纽约来到洛杉矶时提到了一句法国的形势:“他们说是Langlois引发了革命。”后来还有EddieConstantine短暂出场耍酷,也算是向法国观众致意了。
瓦尔达的几部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系列都让我有些难以招架。感觉有很多实验性的部分,就比如这部片里第四面墙不仅被打破甚至有时候墙内外的人物还会短暂置换角色。同样的导演摄影还有摄像机的“乱入”到了80年代的JaneB.parAgnèsV.就变得流畅且充满灵气。总感觉这是她在试图打破传统拍摄与演绎关系、叙事方式的一个探索阶段?再者瓦尔达是真的很喜欢嬉皮士文化了,不好说是爱屋及乌又或者很认同一些精神与处事方式。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其实占了影片很大的比重,但这对我而言作用最多就是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再多的就解读不出了。3.5/5
简介误导严重,实际上是罗伯特.肯尼迪参议员遇刺(肯尼迪总统弟弟),片子还联想到金博士(King)、肯尼迪总统就是K.K.K.,影射了一下美国的政治阴谋;此外随处可见的嬉皮士风:韦斯.威尔逊迷幻字体海报,Jeffersonairplane的插曲,加州风光,游行的青年与警察;即兴表演、解构人体的钟摆、描摹性器官的连体衣、巨大洗手盆式剧场的即兴话剧...加上新浪潮式剪辑、布光和色彩,应该是瓦尔达60s最实验的电影;三人为早餐咖啡谁去点推托半天,最后得出结论makelovenocoffee,以及女演员罢拍,瓦尔达任性上镜接替,未免过于可爱!粉色电话也很有少女心啊!P:吉姆.莫里森并没有参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