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我看不见。
禁掉超烂的五十度灰就是为了让你们好好欣赏这片,还不谢谢总局
柴静应该也知道怎么样的片子可以挖得更深,但是作为一个在体制内生活过的人,她更清楚怎么样的片子是最后可以放出来的。国内媒体都给她打绿灯,可能也是因为顺着国家石油反腐和能源改革的意思吧。她是个聪明的人,而且没有把聪明用在良心之外的地方。
最后一颗星是给柴静本人的。这才是知识分子该干的事儿吧。
一切中国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甚至扑朔迷离的大问题。本片以雾霾作引子,在安静的叙述中游丝走线般把其背后所涉及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城市化过速、产业泡沫、企业垄断、法律架空、体制问题、技术解决方案、官商腐败、公民意识等多层面的议题清晰地编织在了一起。奥斯卡水准的纪录片,手法太平,结尾略飘
我天,看完真的分分钟要去打环保电话了哦!柴静真的是太魔性了,就是怎么也喜欢不上这个人,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看见》很好,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很好。妈的。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不浅显,也不难懂,因为每天亲身经历而更有感触。一切离我们都不遥远,而要真正去做,依然是很难迈开一小步,哪怕仅仅是出门戴个口罩。柴静迈出了很大步,也是这部纪录片的更高意义。
不算喜歡柴靜,但這個片子的製作是誠懇的。人可以選擇作為和不作為,但我無法接受「不作為」的人站在制高點對「作為」指指點點,那種姿態真讓人討厭
不能叫纪录片吧,类似TED演讲。不想给分,我承认这个能让大家关注这个问题,but“这不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为了达到心中”高尚“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是为了传播观念不惜操纵观众的人。”
烦死那些每到热门事件就要出来秀一下智力优越感其实什么实事也不会做的人了!烦死了!!你们一点都不聪明,也不优越,你们只是一群什么都做不成的的人而已……
大三的时候,朋友说看了柴静的《看见》都让人忽然想当记者了。我去看了,然后现在我成了一名记者。
1、简单有力,内容大于形式,意义大于本身;2、没想到数据如此触目惊心;3、“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是《看见》里引用过的诗,褪去感性和文艺,空旷讲台上更显瘦弱的她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4、在天朝没有一件事的成因是简单的,也难以还原初衷的得以解决;5、大多负面评价都是哗众取宠。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觉得这种负面情绪少些为好,毕竟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不应该仅仅是这样。但是时隔两年,我重新想起这部纪录片,把一星改成了五星。毕竟,除了这样,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了。
雾霾即心霾。心若不净,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指望着能发酵
有着新闻调查记者的专业水准,以一个社会普通公民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讲一个党媒视而不见的事情,她做了一件政府和很多媒体都不会干的事,让普通人真正搞明白雾霾究竟是什么,她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她的前记者身份,同时她也是一个普通人,去干实事,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打12369就能duang?!
我个人觉得揣测动机意义不大,因为没有人知道另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真正动机,但是如果一个内心卑鄙的人假装做了一天好事,那他在那天就是好人;如果他一辈子都在假装做好事,那他事实上就是一个好人……数据和图表在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修辞,纠结数据的准确我觉得没必要,但我猜不会错得太离谱。
纵使你对柴静本人有一万个看不惯,也不该否认她做了别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做的事,这不是第一次,如果说她因此为自己带来了声望地位和金钱,我想说她deserve。这个片子她刻意隐藏了一贯的煽情,首尾关于女儿的引述自然真诚,关于三个问题的论述深入浅出却并非浅尝辄止,数据说话又感同身受。
以前觉得大气污染离自己很远,所以看见大街上戴口罩的行人会觉得奇怪,但看完这部片子之后,也许我也会考虑戴上口罩出门了!让人们认识到雾霾的危害以及解决方法,或许就是这部片子的意义所在吧。所以如张志安所言,这是一部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理性,社会关怀的真诚之作!是一部电视深度调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