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嗯…我不知道這種形式實驗是否這麼有意義,不過至少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紀錄-電影,聲音串成一氣。我都覺得這種片很山形的味道,很適合在小電影院裡看一看中間睡著;可惜的是我在家看,中間真的跑去睡了一覺。
倒过来看科斯塔,像在重新打量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像在为一具赤裸的尸体重新着衫、收拾遗物。旺妲比文图拉更鲜活,因此是将死而未死的,最后的空镜,是她令人落泪的某种意义上的逝去。这时的方泰尼亚更具体而连贯,也因此破乱污脏——这正是“活”本身。要说科斯塔所做的,是将日常转化为神话,将方泰尼亚上升为星宿,也颇为成立吧。
作为纪录片他的电影太造作了,…。最大的问题是剪辑,他几乎完全凭感性(任性)来连接;非常奇怪,他实行的是一种纪录片美学的实验,但却经常拍出了肥皂剧质感的镜头来;因为他的场景照明中对采光运用的自我主张几乎是无逻辑的,这部分地由于实景现场奇怪的景物颜色;他纪录了生活空间本身的垃圾性划分
忘记在哪篇文章读到,科斯塔的主人公像是封建领主。每日巡游自己小小的土地,拂尘,吸毒,嘟囔诗一样的语言。是贫穷的,也是高贵的。
在肩负叙事责任的同时,它的艺术性和先锋程度在茫茫数字影像中也是一流的。刺骨的精彩。top100
“要(让观众)聚精会神就必须去隐藏,去创造秘密,有缺失电影才有最强的力量。”Costa在东京电影节后说:“人们看电影总是看到自己的映射,他们看的并不是电影,只是自己。”这里,他是刻意把观众摆入旁观者来“看”,观察Vanda在漆黑房屋里的吸毒咳嗽无所事事。刻意拒绝人在其中找到对应自己的喜悦。
一部富于诗意的纪录片,一个从此让我喜欢的导演。
那女的是本来长那样还是吸毒给折腾成那样的?看不下去……
每个瞬间都作为生命中的时刻,尽可能自然并且给与足够的时长的凝视而得以显现。朗西埃称赞这个电影当之无愧。如果不用看护一尊观音一般的用心和耐心,如何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呢?
和预想有点不太一样,观察人物与人物间对话的动作像王兵电影。喜欢那些成角构图的逼仄街巷,与人物共处的时刻。
全篇都是闷的,压抑的感觉
真实即是最好看的虽然同时丑陋
侵入纪录现场擦除痕迹的创作方式声画各有信息前置的设定后续会再扣回一下人物也并非操控工具或是剥削的客体他们发生联结关系矛盾彼此错开甚至是其中一方从Vanda的画框里渐渐疏远直至消失后焦点反而重新成为声音最后是能在固定镜头里演变出流动态这算是Costa美学之脊的构成
原来是纪录片呀,还以为是剧情片,纪录片和剧情无界限的表达。是一部每一次看都会有新发现的电影,也就是你根本就记不住的电影,除了沉闷和无聊。没看完,也不打算看完了,随便看看就好了。
9#第一部佩德罗科斯塔,强烈的个人美学风格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其影像的实验性在于:室内弱打光下的中景静止长镜头,弱化人物自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而将环境声音或其他人物融合在视线之内,完全打破纪录片和剧情设计的边界“消失的摄影机”带领观众视线在旺妲的街区内游荡,视线外的空间巧妙地在平面的荧幕上立体呈现。而且其实验性又不会使人一头雾水,反倒恰如其分
6/10。幽暗不清的静态画面捕捉到人物活动的整体性和削弱叙事时间,洗碗、使用二次注射针、狭小空间跳舞和照顾孩童换尿布,成为生命仅有的部分,事件之模糊只能感受出漫长的咳嗽声,片尾姐姐吸毒瘫痪在床而背景中拆迁的敲击声,这一复杂的声画功能控诉了移民失去故乡又被殖民者赶出寄居的家国失根现象。
一個毒品氾濫的貧民窟,幾個沉湎毒品的生命,像蛆蟲一樣在糜爛的生活里緩慢趨死,這是一部因為克制而沒有表現出過分絕望的影片,但是看過之後卻讓人慢慢絕望起來。固定的長鏡,逼仄的視角,灰冷的影像,嘈雜的自然聲,內斂的情緒,那些人生就像一直在拆遷的住宅區,因為毒品和放縱而走向難避的終局。
或许快乐或许悲伤差不了多少
看的过程实在是太催眠了
我是真的真的被这片闷到了,不过片中那种无望的生活确实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