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文本如道路,诗人如路旁风景,低头走路如行迷途。音乐亦如是。这是讲述Brendel退休后授业华裔天才钢琴家KitArmstrong的纪录片,一个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与一位“bornBachplayer”的故事。这才是让人泪流满面的片子,闪烁人类精神传续的光芒。
他总是面带微笑,保持着平和的姿态,仿佛小小年纪就已经在这个纷繁的世界找到了安放自己心灵的位置
記得那個時候特别跑去光點台北因為兩個月下來很累只是想去坐在影廳柔軟的椅子上閉上眼睛聽聽電影的配樂和台詞也好
老头的李斯特太精彩了,Kit的小鸡舞很可爱。
brendel好萌~~~
绿少年,蓝教授
今天看DG世界钢琴日的录像,在几个年轻钢琴家里周善祥给我印象最深。能感受到他始终葆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热爱音乐,热爱文化。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闪闪发光
想起的是爱默生:Thereisonemindcommontoallindividualmen.Everymanisaninlettothesameandtoallofthesame.
8.4分和老婆一起重温了这张我10年前购买的D9,十年前观看就被这部出色的纪录片吸引,现在依旧喜欢。两位音乐家跨越年龄的沟通与交流,天才少年的早熟与对生活的懵懂,如家庭式温馨的音乐氛围,英国乡间的白云,田野,小屋,教堂,穿越岁月的莫扎特,舒伯特,李斯特,都化作Kit与Alfred指尖的音符,流淌入我的心坎里
kit小朋友挺棒的
结尾老师对K.A.的评价和寄托虽是平平淡淡地叙述却倍加感人,师生之间有些互动的细节也很可爱。还是不得不说这部纪录片更侧重K.A.,要说这是他的纪录片或者为他造势并不偏颇。
“I'moftenwrong,andtheysurprisedmewiththeirinterpretation."/彈琴也是“characterizing"/皆為詮釋,差異化(interview,game-design)、平實化(公雞)的周,對比Brendel由內而外,多層次詮釋下的周雖仍被凸現天才面向,但迷人就在那種模糊中的摸索與成長(比如見證其彈琴逐步放鬆享受
看这种音乐天才少年的纪录片总是五味杂陈,瘦小的亚洲血统少年,被妈妈带着改嫁纯白人,三岁会读华尔街日报,五岁会作曲,七岁开始上大学理科课程,然后就得在国外跟着大师孤独求学,十几岁时坚毅单纯的眼神一看就像是奥赛金牌选手...以至于看着都快把Brendel大师给忽视了。
情感是有層次的,融入它,不急不躁,緩慢而順暢。訓練不光是位當下而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了未來。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如此古典优雅的师生关系
在线观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yNjY5NjA0.html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AlfredBrendel的音乐教育理念很好,强调对原谱的尊重和作品的领悟,以及跨界知识的补充,不只是从钢琴演奏的角度来审视作品。
孩子真厉害好嫉妒假使我曾有过这样的机遇
真鋼琴家對音樂的描述總是比較準確對比之下更顯得瞎jb搗漿糊的樂評家產物毫無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