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克鲁格。。。o(-"-)o
这里性别决定的那个叫社会潜意识,不是本能需求,拜托。。感情中的好胜心让所谓新左派“原形毕露”,革了国家的命,革不了自己的命。当行动者的爱情不再给人动力,而成为羁绊时,还要保持理性思维,在自己的各项责任间进行取舍的确不易。
女性角度
看前务必恶补相关背景资料如情境主义国际、68德国学生运动,尽管如此我还是超负荷了。作为长片处女作很优秀,除了在展现日渐崩离的恋人关系稍显刻意外,其他部分与纪录片并无区别。作为社会政治剧情片除了严肃外,再现了60年代德国女性的卑微地位,即使是从历史方面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讨女权主义的电影。摄影不错。
8.4;性别决定的本能需求也许大过主观意识
这类记录片式社会政治剧情片是德国最应该也最适合拍摄的。
理性地营造集戏剧搬演、社会学观察采访与生活片断于一体的形式化影像,试图在左翼运动的大环境之下,剖析两性关系,厘清职业女性身处工作生活两难之地的矛盾性。虽处处严谨推敲,表现一丝不苟,但细节处情绪的铺垫释放,有强烈的渲染力,美而不妖,哀而不伤。
#RequiredScreening#
有点过于形式化,不过最后结尾很有感觉,加半星
作为感情生活中的女人和作为工作中为女性团体发声的责任之间矛盾。爱情,那是两个人的革命。
"让演员跟工人去讲政治,是很自大的行为",那么让女权主义者跟男人去谈责任根本就是悖论了。(情感戏真是好细腻啊)
I
很棒!整部影片的情绪很到位。绝望和无力充斥着个人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