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警察来问是否要chargebattery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六年前的宿舍楼。很真实,大量口述不用问话和其他叙事手法就可以完美的诠释家庭暴力给人留下的身心的创伤。怀斯曼可真行,光是摆事实就足够了,道理留给观众自行判断,都不用他讲。
LadiesofTampa,ohsofuckedup.末段男方报警的那一对fuckedup得几乎是荒诞剧。庇护所固然令人振奋,但有一个走出庇护所两年的女人又被前夫跟踪骚扰而咨询员只能劝她开溜为上策,女人说:我用了两年才摆脱他,现在一切又要重头开始吗,我不想再逃了!
难得在怀斯曼的电影中又看到了袒露的同情。与他的大多数题材相似,家庭暴力是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困境之一而被讨论的。从日到夜的两次出警调解间,观众所见的其实都是暂时得到庇护的人性美好一面,但口述的虐待和清晰的瘀伤同样真实得触目惊心。他所寻找的也并非过错一方,而是一条可能通往希望的方向。
wiseman花了一年剪辑。前八个月他从110小时的素材中挑出所有他觉得有意思的sequence剪好,这样帮助他informally思考整部电影,完全不去想整个电影的结构。最后几个月,他才开始思考电影的结构。怀斯曼给足够的时间让他电影的结构显现,同时他又能通过控制极细微的变化来进行他对于这个故事的虚构。
影片主要聚焦于佛罗里达州坦帕市为受虐妇女和儿童设立的首要应急中心的各事务环节,也包括接到家暴电话的警方的三次反应和上门干预,影片结尾堪称一场奇怪而残酷的心理剧。整部影片呈线性发展,其囊括的事件跨越两个月。观众跟随数名携带儿童的妇女,他们走出虐待环境并在应急机构逐渐开始重拾和掌控各自生活的过程被详细而广泛地记录下来。在另一个层面上,作品又具备循环结构,耗时超过一年的巧妙剪辑使所有事件看似浓缩到一天之内,始于黎明后警方亲临家暴现场,止于夜晚警方在即将升级的纠纷现场的斡旋。逐渐揭开家庭暴力的整个心理层谱的交谈段落之间不时插入了粗粝的城市镜头,它们持续提醒着美国中部景观的野蛮和救助站需要处理的情感方面的野蛮之间的关联,环境仿佛成为教唆者。影片检视了人类纽带模棱两可的本性,可谓浪漫关系与亲情的噩梦版。
怀斯曼的风格是我大爱的纪录片风格,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只有客观观察记录下来的镜头画面,剪辑节奏稳定整个片子又拥有完整的结构。个人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在美国对相关机构的亲身感受,是美国对家暴处理的真实状态。怀斯曼片中的对话是深刻的反思,不同角色之间的沟通交流,感慨万千。四星半。
7.5/10能从这部片看到cinemaverite的天花板
美国妇女儿童倒是有避难所。然而,标准化问询,警察局暂时拘捕之后,他们仍会继续掉入家庭暴力陷阱。甚至有孩子在临时避难所自杀。
85/100
粗糙的拍摄,很丰富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