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隔夜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1971)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新闻纪录片仍然在歌颂工农业建设成就与人民生活欣欣向荣,如《丰收喜讯》(1971),《工人阶级创奇迹》(1971),《靠毛泽东思想打开了聋哑禁区》(1971),《从隔夜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1971),《种花生的辩证法》(1972),《工业战线上的凯歌》(1972),《 祖国大地新气象》(1972),《喜看农业大丰收》(1973),《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1973)、《金稻银花齐跃进》(1973)、《林茂粮丰气象新》(1973)。 其中,影片《从隔夜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1971)描写的是:“北京市崇文区副食管理站实验小组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运用矛盾论解决贮存西红柿的一系列问题,使极易腐烂的西红柿能够较长时间的贮藏和保鲜。影片条理清晰,层次鲜明,有说服力。探索用纪录电影表现哲学思想,取得了成绩。”...

-
- 主演:
- 类型:
- 爱情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2
- 简介:
- 五谷不分但阳台种菜爱好者狂喜!之前有个韩国综艺是在楼顶上种菜种大米我就喜欢,不过那都是综艺咖,节目效果不同。这节目请的糊豆,非常好!内娱肯在节目里努力干活的应该也只有这起子糊豆了。不过再糊的豆也比大家富裕得多,弹幕里心疼的大可不必。农民比他们辛苦多了。我干过农活我知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 评论:
- 看得我也想种地。最近被蒋敦豪的《金风玉露》无限洗脑。一伙人陪蒋敦豪去还坑钱机器的时候,他说我不用报仇,我没有仇。我震惊于他的宽厚,后来想到他当年参加创造营又何尝不是忍辱负重啊,以怎样的平常心才默然接受了这一切。蒋敦豪和何浩楠两位背景板,最近回看创造营当时两个人的镜头才发觉,原来真的是导演让我喜欢谁我就会喜欢谁。剪辑师怎么剪就决定我对这个人的喜恶。人啊,要想不被洗脑,那真是不可能啊。
- 中国至今为农业第一大国,但是教育口径却早已改变。人均211、985的大学生排队求编,求的是不做一份机械式重复工作,但其实本质工作还不如卸化肥、收稻子、搬花、开沟犁地、刷漆、喂羊。从简单机械重复工作中收获的永远是最朴素最本质最一以贯之的真谛。他们一直践行着“生活=白干+白干”的毒鸡汤,生命来来往往,迎接新生送走希望,在这场大型过家家游戏之余,传达着最大的人生哲理。这是典型的内容大于人物配置的综艺,其实我相信无论哪十个糊人上这个节目都会有效果,其实也变相说明把十个不相干的人放一起半年,怎么都能擦出火花,前提是真的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