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胖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简单剧情经过精彩建置而变得有声有色。经典好莱坞的译名真是不错,其实辣手的主人不仅是查理舅舅,也是自恋投射的主体小查理。在弑杀/复仇的过程中,她完成了痛苦的成长。一家人各自奇异有趣。
辣手摧花花无恙,花摧辣手手空亡。
1943年SantaRosa树影婆娑,黑白影像映得阳光更盛大地更热。无法不去想象同一时候地球另一边安妮·弗兰克却缩在阁楼里,梳着同样卷发渴望站在阳光下的样子。UncleCharlie结尾前都没有动作线,有点乏味,但这一家五口每个人物不论大小都拿得出手,Ann尤其讨喜。
查理作为原本平庸的客体,被机缘赋予了崇高客体的华彩,拥有了冲淡庸常的寄托身份(外甥女、姐姐乃至小镇居民),也是成就影像张力与魅惑的核心要素。其符号位置经历了至善至恶的悚然变位,这种变位是飘忽暧昧的。由于其正面形象蛊惑人心,很多观众直接绕过道德评判,热切企盼辣手摧花的成功实施【8】
辣手摧花,花不死;辣手摧花,花开更艳。
赞!室内戏不少但却很精彩,平缓却逐渐有力的惊悚气氛在最后火车上寥寥几个镜头中瞬间爆发后戛然而止,留下心有余悸的观感。片中两个破案故事迷一直在旁边研究怎么不留痕迹杀人好有趣,就像WesCraven在《惊声尖叫》里面玩自我解构。
开场镜头从查理的中景摇到床头柜上散乱的钞票,就已经定下了基调。而当查理来到了姐姐家,视角又是从小查理展开,这样悬念就得以保持,查理给一家人送礼物的时候,他和小查理的关系可以说非常暧昧了,一个镜头从小查理和侦探反打到叔叔上楼并回头望,所以他多次对小查理下毒手,除了灭口很难说没有嫉妒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犯了罪。仿佛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露出了邪恶的笑。悼词里说,他是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而只有我知道,他离恶魔只有一步之遥。不,他就是恶魔,而我,才是那个恶魔身边的人。
小镇杀机啊。挺不错的,期待朴赞郁的斯托克能有新演绎⋯⋯
偶像崩塌全纪实。下火车时笑脸相迎,送火车离去时求之不得。杀人犯也渴望家庭的温暖,但他却再也不具备与大家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交流的资格了。
【B-】有好几个别出心裁的推镜比较有意思,整体感觉比较一般,结果居然是希区柯克本人最满意的电影。另外看了才知道斯托克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
使用了许多“2”的概念和意向来突出两个查理的镜像关系。
谁让美国没有法制进行时
当连环杀人犯是你的亲人还与你同一屋檐下,是怎样一种感觉?通过同名的舅舅和外甥女,希区柯克构建了工整的镜像关系。好多时候感觉自己像变成了小学生,跪在地上抄写导演的拍摄教科书。我爱一年一度的希区柯克影展~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并不算复杂的悬疑故事。部分转场生硬,女主和侦探的感情戏疑似有删减。越到后来越平淡,让人昏昏欲睡(事实上也确实差点睡着)。包括拍的照片等细节伏笔消失不提,始终有一种无力感,实在失望
一如既往的希氏在一早就把凶手告诉了观众,虽然悬疑和犯罪元素不少,但仍感觉这部片的讽刺性更强,包括对舅舅这一形象的反差性塑造,以及结尾的悼念词等,甚至死在自己外甥女手上这一幕也颇具戏剧性
在送戒指的关键时刻,舅舅展现出了送人头的眼瞎玩家的低端水平;在撕报纸的作妖时段,舅舅实时演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寓言故事;在推倒外甥女的节骨眼上,舅舅更是犯了手残党的致命错误。
1.希胖本人最爱作品,描绘了理想中洛克威尔式美国小镇,并将极端邪恶置入其中。2.特雷莎·怀特美得惨绝人寰,约瑟夫科顿则演绎了影史最邪魅反派之一。3.餐桌演讲与缓慢逼近至特写的镜头,浓烟蔽日的火车站,图书馆俯角上升镜头与长影。4."二"母题的复沓呈现。5.寡妇华尔兹。6.又见完美谋杀对谈。(9.5/10)
【辣手摧花】悬疑部分很简单,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把答案说了出来,或许导演是想用悬疑的外皮表达些什么,两个查理的对照……之类的。节奏略奇怪,很多地方转场的很唐突,就像被砍了一段,看的不是很舒服。
t2362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