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莫德的民主 Democracy à la Maude(1998)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Patricia Kearns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莫德·巴洛是一位争取社会正义的斗士,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公民权利组织加拿大委员会的领导人。这部故事片描绘了巴洛从一位年轻的渥太华家庭主妇到一位直言不讳的活动家的发展历程,她独自一人在家静静地读着杰曼·格里尔的书,与媒体大亨康拉德·布莱克和商业委员会的托马斯·德阿基诺在国家问题上针锋相对。在反对《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多边投资协定》(MAI)的斗争中,巴洛对“公司规则的崛起”提出了警告,认为这些协定以牺牲加拿大社会计划和就业为代价,增强了公司的国际流动性。...

-
- 主演:
- 类型:
- 儿童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2
- 简介:
- 前两集本来觉得还可以,越看越不对劲,女主的妈妈每集都莫名其妙的抑郁症发作各种找事儿就已经很烦了,坚持到第八集看到那人钥匙锁屋里报警让警察从18楼阳台翻进屋,警察劝他找开锁师傅,他说我们纳税人花钱不就是让你们为人民服务的么,然后警察竟然乐呵呵主动替他付这钱,我他妈直接关了!编剧你是不是没去过派出所办事啊???这是哪个真善美的世界?天堂吗?...
- 评论:
- 关于基层民警的行业剧难写,因为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主线,主线其实只是看角色情感的进化。同时它也是全所一盘棋的群戏,有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有见习警察的共同成长,有警民之间的人情冷暖,虽然案件都是断裂琐碎的,但情感是连续起伏的,虽然都是小事儿,但里面蕴含着普世智慧。另外,这是在青岛拍的济南故事,赵冬苓团队的台词还是有烟火气的,听到“墨迹么啊”、“解放路的榜朋街”这些元素就觉得亲切。“曹建军”最后几集演活了,提味儿。btw:剧本方面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随便举个例子,拯救跳楼者的戏码一前一后出现过两次(杨树前几集也救过),这种重复性桥段是大忌。
- 看了第一集,很棒诶!剧没有美化警察,没有给他们镀上伟光正的金边,而是靠着接地气的台词和情节,凝炼地刻画出八里河的众生相。公交车“人贩子”那件事我是深有感触,因为遇到过相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