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f#口述心灵史,宽恕但不原谅,纪录的力量,触动并激励人心。一个坚强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一个亲切的裁缝铺老奶奶,一个可爱的喜欢豹纹的90后。
电台中被采访的她、去掉背景被采访的她、生活中自我吐露的她——生活三大要事:家庭、店铺、冻鱼饼;期间从她到儿女再回到她为主、回到家庭、回到她不断重述自己的经历,以关店为另一着眼,打开她对社会的实在辐射。涂鸦画的复现与童话式的配乐,正印着她的可爱及消解仇恨的自强。
#2017SIFF#可能比平庸还要平庸不要一见nazi、一说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就高潮好不好观众选择奖吗?不好意思我是观众我不选你
从85岁拍到91岁,现在还在开店,致敬!一遍遍对不同的人讲述同一段沉痛历史,讲没有恨也还不宽恕但仍要练习宽恕,每次都讲得哽咽流泪。伯格说“Historycannothaveitstonguecutout”,而那些无法甚至拒绝说出口的受害者同样需要理解同情,更何况“当时没有机构为他们进行创伤后的安抚治疗”
6/23@国泰这部imdb高分作品具备亲人系纪录片常见的优缺点:能以更细微和欣赏的镜头关注主人,缺点是卷入过多私人情感而致片面美化。见面会场,男女导表示从六年素材当中剪出。大屠杀历史以动画代贴。但四处宣讲的效应与实果,还是太浮光掠影。#SIFF20
#siff2017#战后幸存者题材,记录价值大于观赏价值,导演作为片中主角的孙女,想记录下来奶奶的故事,不仅是关于战争的部分,还有战后生活的部分(让我想到国内慰安妇电影《三十二》)。感觉导演在观赏性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加入如何面对生活中困难部分,但是主旋律有点重,很多是以访谈形式展开的,略显无聊
siffday5#很钦佩老太太,在物质横流的社会里到处讲述自己作为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几段重要节点没有剪辑以往的二战纪录片,而是以纸贴画的形式展现,很有反差效果。老太太如今92,经过搬迁,仍在经营着丈夫留下的裁缝店。虽然曾经经历深重苦难,但好在如今生活待她不薄,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
一个经历苦难但有趣的人
喜欢国内拍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导演都来看看,怎么拍好一个人过去和她现在。
今年的纪录片竞赛单元的片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对于索尼哪经历的事情,并没有比之前大家了解的二战故事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大段的讲索非亚各地演讲的成果,坦白讲,并不能感同身受,缺乏说服力
比想象中的好看
还不错
影片处处流露着真情切意,对索尼娅所经受的抱以同情,并希望籍此呼唤爱,呼唤支持,希冀更多的人珍惜当下,过好当下。
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索妮娅老太太的故事,经历了看着母亲进入毒气室自己被毒打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索妮娅决定去学校去监狱去其他团体说出自己的经历,去影响一些人,通过反思历史希望人与人放下仇恨多一点爱,这个世界变好一点。最后索妮娅的裁缝店被迫搬走换了个地方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