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十分内向的人给你讲故事,不见得讲得好,但还是觉得他讲得很萌。
希望影视作品别再把跟踪尾随、擅闯民宅这种违法行为浪漫化了
没有故事,重复的日常生活乏味单调得令人厌世,夜晚的超市就像蓝色多瑙河一样寂寥。人们带着自己的过去和伤痕,缄口不语却渴望在过道上遇到她:每当靠近她时,就像突然抵达海边,耳边充斥心醉的海浪声,不然,就只能在开着大货车回到公路上的旧梦里独自死去。玛丽安是一个摆脱现状的梦,是活下去希望。
3.5;过道上满是有故事的人,小人物之间的守望相助令人感动,极典型的德国片---沉默、克制、疏离,人与人之间的际遇,相遇然后离开,然而生活总要继续;想要抓住的新生活,如指尖流沙,永远错失一点点,也永远在最绝望之时云开雾散;隐约透露的社会背景颇有意味,若精简一些更佳。
四星半。影片分为克里斯蒂安、玛丽昂、布鲁诺三段叙述,却互文般勾连,描摹超市工人的孤独世界。白日过道上穿梭的顾客,又怎么会懂货架间往复员工夜的黑。生老病死、情嗔痴怨这里都有,分外寂寞却终究会有美妙游走。男主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那张与世隔绝、却满是渴望的面孔,点燃了过道的黑夜。
#Berlin2018#7分。调性偏喜剧看来是今年柏林主竞赛一大特色。影片最亮的是大型仓储超市的空间(尤其是“后台”空间),以及空间和人的关系;事儿比较琐碎,又非要去找一个情节剧的线,但又拒绝搞成标准情节剧,所以最后弄得一面有点狗血一面也有点无聊。
你知道爱斯基摩人见面怎么打招呼吗?从没在这样的时刻以这样的视角长久地凝视货架、过道与升降车,人与空间都寂寞又性感。不断重复的日常与镜头里,稍微出现的异常就成了变奏。每晚搭乘同一班夜巴,如果睡过头了,司机会过来叫醒你下车,整部电影就像这样,是极度分裂的人际间,存了一点点关联。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编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如果超群出众的人物在其生涯中遇到某些令人感到惊奇或神秘的事情,人们就会极其贪婪的地抓住不放,将其演绎成一段传说,然后狂热地深信不移。这是人们对平淡生活提出的浪漫抗议。”《货架之间》却在用一种“反神话”姿态去演绎平淡的生活,如果有人问我这部片子讲了什么,我会说“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生活总是像货架之间的男主角一样在不经意中重复,昨天、今天、明天,梦境、现实、幻觉,原来过去那么久,景色依然没变。
j'aimelesfilmsquinousdonnentdespetitsbonssentiments...
爱极了这小天地的小故事们。目之所及俯拾皆是尽皆是“物质”,就算置身物质最富裕的所在,心上总有那么一块空落落。这“空落落”其实并不难填满,叉车上挂着的一只玩具小熊,都能够偶尔拥抱一下这颗有些孤独和缺口的心。从前我不奢望明天,但遇到了同样孤独的另一颗心,我忽然有些好奇明天的样子。
赫拉巴尔式的人物与纠结,同是夜班与超商,没用Cashback/老笠/夜店那种密集的剧情冲突,极尽所能淡化剧情,在日常生活的平淡轨迹上加入变奏,把每个角色写得很满溢很肉感,连看两部Rogowski萌他的大舌头#berlinale18
影像上营造的如高楼般林立的巨大货架,让城乡仓储大超市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人的工作的单调性和机械性,企业兼并形成了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疏离,无比压抑。有前科的男主试图进入这种庞大的体系而寻求某种安定与认同,最终只能以细微的人情温暖来抵抗不可抗的时代外力。
叉车落臂聆听大海神秘的声音,冷冻专区体会西伯利亚的严寒。打烊后的超市是员工的游乐天地,营业时的货架是人际的迂回迷宫。你疯狂开叉车,说明你恋爱了。他不再开卡车,怀念路上的日子。抓娃娃和抓酒瓶哪个更有难度,听平安夜烟火和吃过期食物哪个更寂寞?待明天商场开业,我们又是熟悉而陌生的过客。
D+/结尾毁全片:上升的铁壁试图撑破天空,却又在佯装开阔的“海浪”声中缓缓下落退缩到狭窄空洞的卖场中。短短几分钟几乎就是整部影片的隐喻——导演试图在前一百十多分钟试图层层递进积蓄有着充实生活细节的情感与历史力量,以此冲破禁锢着人的新自由主义生产空间,最终却将困顿的工人生活简化为了甜腻鸡汤。
同样是办公场合恋情,比无病呻吟的“灵与肉”要好。导演对仓储超市员工生活刻画得非常写实,男女主角的爱情也点到即止,最后一章带着对东德社会主义的缅怀情绪。在叉车履带的起落中听海的声音...(剪短30分钟可能会更好)
若90分钟可能会意犹未尽俩小时就有点寡淡了
深夜空旷的超级市场,要孤独到多浪漫,才能在叉车里听出海浪声。
德国小清新爱情喜剧,「过境」男主主演,聚焦超市货架员工之间的友谊爱情,实质是想要表达人际关系里的亲疏和孤独,同事之间总是略带一点点神秘感,你以为很了解对方,其实连对方结没结婚也不知道。
消费时代的古典爱情,在庸碌平凡里寻找轰轰烈烈。
寡淡如水的日常故事hüller的演技谈不上多出彩但货仓、夜谈、聚会和叉车这几场都挺拉锯看到最后莫名有些德版昼颜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