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所有执着于拍3个小时的导演们都学学怎么在96分钟里讲完这么完整的故事的人物群像拍的好好被惊艳到了
娄烨离不开雨我知道国师现在咋也离不开雪了
张艺谋太可怕了,到了这个年纪,保持这样的创作力,还能一直去繁从简,还能保持自己的态度。
影片本身水准可以,想去电影院的完全可以看看,值回票价完全没问题。不过还是要说一下,有些人一口一个“把美国人当弱智”这种言论的,可以自个查查张桃芳的事迹,自己的主页拿《现代启示录》当十佳却容不下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片,真是搞笑到家了。
全是子弹时间,不知道的以为我在看赤井秀一
起码把美军当成真正的人来写,把朝鲜的寓意化作孩童的善意,就已经胜过其他了
《狙击手》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克制。克制住了战争题材的宏大叙事结构,克制住了多线群像的野心,克制住了煽情的冲动。转而将视线聚焦于一场狙击战,去繁从简,干净利落。没有刻意贬低和矮化对手,战争是没有选择,但尊敬可以是互相的。虽然有一些镜头自己不是很喜欢(比如采访结束突然转向张译那个镜头的速度过快、子弹特效过多且失真等等),但瑕不掩瑜。克制之间情绪感染力极强,靠一个眼神、对周遭的描述带出的情感,这样的视听逻辑非常喜欢。
坦克开始有点手撕鬼子那劲儿了
如果子弹那个特效少一点就好了,我方拿人头每次都出现那个特效有一点点尴尬
——两个狙击手合而为一,五班精神永不死去。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因集体而长存。当主旋律片终于学会调整焦距,讲好一个故事,收敛多线叙事、囊括群像的野心,不走廉价煽情的捷径,大故事里真实的“人”的形象才终于能放大、立稳。
孩子糖,笔画太多了
情节设计太过牵强,我军明明知道亮亮是个重要的情报人员,仍然只派一个班的人来救,白白牺牲了五班好几个战士不说,还耽搁了那么多时间,而对比美军反应过来以后,直接派了一个连的重火力来抢人,双方重视程度的差异让人费解。前情铺垫不够,人物动机立不住,观众很容易脱戏,让全篇都变成了为了煽情而煽情,三星给章宇的真诚演出,而整个作品作为主旋律片是不合格的,对于我军军魂的表现流于表面,没有触碰到真正的内核,很可惜。
看来军事法庭对美国大兵阴影太大了。。。
这样小视角多好,不用喊口号,不用打鸡血。伟大的牺牲不会矫情。
短小精悍的电影,舞台剧风格的设定,受限空间回合制的故事,若干个短剧用亮亮的身份这个麦高芬串起来,用近景正反打撑住一部电影时长的紧张感,难度较高。背景同样是冰天雪地,肃杀感和节奏把控的难度比《悬崖之上》要高得多。最好的部分是剪辑,节奏把控提升了整体观感。中方故事重点是班长的领袖气质传承和战友情,美方个性表达也没太丑化。
很失望,每个人物都是立flag后牺牲,狙击的镜头、子弹飞出的特效、射中的镜头,没有任何连贯性,技术的好坏全需要旁白来点评,同时堆砌大量无意义的特写镜头,故事很震撼人心,电影拍得平淡无奇。
跟《悬崖之上》同是置身冰天雪地,打趣说前作是剧本杀,这部就是密室逃脱版真人CS。个人更爱这部,稳、准、狠。不复杂不“烧脑”,没有人海也没有大排场,甚至只有山坡的唯一场景,双方阵营都不过十人,“势均力敌”地斗智斗勇,就把故事讲得扣人心弦。张艺谋难得做一个纯男性群戏,演员都不错,特别是章宇真好!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信念感。他最终投向他始终望向的对面山坡顶上的灿烂阳光贡献了全片的最高光时刻。班长总跟大永说「不许哭」,可张艺谋总有让人哭的能力,这次甚至是使用配乐到毫不收敛的地步,他精准拿捏此类型影片的情绪套路,达成一次蛮精致的小试牛刀。Ps:片尾韩红《回家》的歌声里画面中复刻了「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是我看过的主旋律电影里,最像电影而不是献礼片的,展现了一部电影的本质还是“讲好一个故事”。
当大部分战争片以充斥视觉垃圾为荣时,老谋子选择化繁为简,这是他的勇气。越是简洁越考验功力,老谋子向其他战争片示范了什么是张力。放一堆烟花并不吓人,打火机对着引火线要点燃的瞬间才最让人紧张。用最简单的剧作——一场狙击战,刻画出最细腻的人物心理与状态。把每个人物放大,这一场战争,对于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高光时刻。当镜头怼到演员面前,表演就会变得严格,影片节奏好,演员也演得好,特别是章宇,情感拿捏、性格把握都很到位。春节到处都很吵,一部能让人看进去的电影真的很难得
什么时候能不把对手描绘成人格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