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导演传记等待见面会,结果扑空,仍兴致昂扬。依旧延续前作中对生死议题的探讨,将死亡具象化,将阴阳界抽离并置。万物皆虚无,山川河流,善男信女,只诉温情不言殇。
我。好。帅。
其实归根结底,是想教会人们放下。死去的人们带着执念不愿离开,活着的人心里带着愧疚走不出去。只是这故事讲的实在太乱,一块一块的……而且这鬼回魂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啊?用芝麻汤圆召唤吗?
界限穿越。
遗忘,谅解,接受
你带着我我带着你你带着记忆我带着爱我们相敬如宾我们若即若离我们固若金汤我们阴阳相隔。如果死亡只是你我岸边之旅的起点就让我跟你一起扑朔迷离四海为家。
把临界生死之事神秘而诗意的呈现出来,岸边之旅也是一段放手之旅,结尾还是有被感动
SIFF@影城,三星半入;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具体实际地解剖一部明显以写意手法书写灵魂与精神探索的影片呢,剥离本质;介于生死之间的临界状态,亡灵渡河之前的执念,几个段落设置不错,既有解自己心魔,又有普渡众生之意,黑泽清不是一直玩这套的嘛,这次还柔和了许多。
黑泽清执迷于自己的美学风格,能在一场戏五个镜头之内制造至少三种不同的恐怖效果,只是略微改变了镜头里的内容,两个反打做到,空间在他的调度里都被消去了,被降维了,大胆地去反电影。反叙事理念,断裂的情节和情绪总能生出一种末世感,世界太脆弱了,世界即将崩塌。呆滞的人物。靠爱坚持。/2021.1.22重看
A/一种与阿莫多瓦不同的“物候”。时间从光波的中心向两边无限延展,宇宙从点亮一个房间的灯光开始——那么是一个房间先存在?还是宇宙先存在?
气氛很厉害。最后一堂课,灯次第亮起。车窗外无声的景致。不过仍有一些很僵化的人物行为。
想起了《百年孤独》里,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一个眷恋人世,久久徘徊不去的死者。然而黑泽清拍的实在太扁平了,剧本和手法都没亮点,深泽绘理演得也是极度单薄。且不论生死这种大命题,生活自身的厚重都丢掉了。
在这边,在那边,都是一样的(浅野忠信长得越来越像范伟了
叙事乖张逻辑诡异节奏缓慢很容易吓跑观众,但若静下心来会发现此乃上乘佳作,如同一场探讨生与死的漫长修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物皆虚无。这是137亿年的沧海一粟后,你嵌入我灵与肉的离别钩。
視覺和故事都好,深津繪里演得也好,但總像是黑澤清拿來練手拍出來的言情小說........
#戛纳电影节#想像力是为电影服务的,而不是可怜的电影理念(龙虾)。(菲律宾之夜,台湾之夜)
有人说,像阿彼察邦的《布米叔叔》,其实一点也不像,和神秘主义无关,鬼怪只是表面,一个推进叙事的外壳和因子,这更多是一个关于寻找和失去的故事,一部公路风光片,如果一定要作比,我更愿意拿它和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作比
本来还蛮期待的,看完很失望,似乎是这次电影节看的片子里最差的一部了。故事没有新意也就算了,节奏又慢到让人出戏。。。2015SIFFD6
#SIFF2015#带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浅爷橘色大衣好看,深津裙子和腿好看,小优五分钟戏份也满足了。
引用友邻@石墙的评语:题材上太容易就让人想到大林宣彦的《幽异仲夏》了。如果你有一个已经过世的至爱之人,你不但不会怀疑这死人复活的故事太鬼扯,反而会觉得它拍的就是你的遗憾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