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是《小马倌》,当时看的是小人书《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后来还改成《机智的小马倌》出版过,可以说是当年的小人书经典。改编的电影中,马精武、于绍康后来都是明星,片名其实还不如用原书名。如果现在再拍,应该会拍得更加好看一些。
前面三分之一小兵张嘎,老钟叔和奶奶都是原版,罗金宝换成了刘伟,中间三分之一董存瑞,满腔怒火弑杀敌,最后三分之一王小二。小孩选的太漂亮了,缺少农村小孩的灵气
假期必须观看的电影还得写感想?!别再鼓励我们老百姓孩子当炮灰了!!你们把孩子都送去欧美,让我们洗脑?
题材和小兵张嘎差不多,如果早上映几年,影响力应该也不会次于嘎子
回忆起自己为幼儿园小朋友和阿姨表演小松骑马追匪的童年
有个45度斜坡的景挺好,鸡蛋藏情报,骑马耍得好啊
“文革”后期拍摄却最不受当时“三突出”创作要求影响的国产故事片
1943烽火少年森林、少年、张家口、1943还有老钟叔,奶奶等,小嘎子呢?罗金宝换成了张伟叔叔!
可以让孩子看。
马精武居然演了我方人员,一直以为他是文革电影里的标准大反派来的。这少年长得倒是虎头虎脑挺可爱,配音比较刺耳……但这片最抢眼的,是这个“华北某地”的外景地,景色真美啊!
小学时包场了N次的电影。(补记)
1943烽火少年森林、少年、张家口、1943还有老钟叔,奶奶等,小嘎子呢?罗金宝换成了张伟叔叔!
在战斗中发现了杀害自己亲人的日寇黑田,他也顾全大局,强压怒火
2023年2月5日
一点儿都不可爱的抗日少年
革命少年成长史,比较平庸。
麥曉琴後來去哪了?
哈哈,老妈的书,看了看
不错!革命的马官!我为抗日放骏马!原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革命的传家宝,是毛主席制定的。老奶奶牺牲前给他留下一双布鞋,多杀鬼子四个大字绣在鞋底!真好!最后把敌人带进葫芦峪,比王二小幸运机灵多了,顺利打死敌人军官。毛主席万岁!
还可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