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相当压抑,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冷漠只有靠爱欲这个出口来排解,结尾看似乐观,其实潜在的矛盾依旧存在。“为什么忽视自己的错误容易,而忽视别人的问题那么难?”“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有,而有的人什么都没有?”
拉片,整部片子和女主的气质,都让人着迷
CC套装里把这部和《三个陌生的情人》放在一起太合适了,两部都是直男癌晚期的男性角色,女性角色都有觉醒,不管是男女关系,童年毁一生或者女性堕胎的话题,拿到现在都是不曾改变。
PortofCall伯格曼极擅长描绘母女之间的压迫与窒息的关系,这部里的母女关系的窒息感与《秋日奏鸣曲》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母亲以”我爱你“/”为你好“之名极尽卑劣手段意图永远将女儿关在家里,而女儿在家时却要时时忍受父母的争吵、殴打及虐待(身体上及情感上)。如果人能原谅自己的过去,那么自然也应该原谅他人的过去,“良心”不应总在施加于ta人身上。港口(Port/Hamnstad)并不必然通往逃离,也通往新的呼唤(Call),而这呼唤在爱之后有了回音。Bergman自己提到本片受Rossellini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意欲与“瑞典电影的内景传统产生决裂”,本片外景值得称道的地方有很多,但最终大多部分还是内景拍摄。
伯格曼四十年代的电影好像都与航行、水手、港口有关。这一部已经可以看出来渐渐脱离早期情节剧影响,更关注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的轨迹。腾讯视频上的版本字幕不好,还不如我自己硬盘里的版本。
其实还是情节剧。剧作上对信息的控制很精到。
Goesta近身观察了Berit的一生
CC--“蚀”系列,EarlyBergman03港口的呼唤,呼唤爱情,呼唤勇气。这个时期,伯格曼的电影还留有希望:“人生总不会像我们想得那么糟糕。”但是我们都知道,对此,他后来似乎是食言了。
伯格曼早期作品,情节剧,感觉拍得还是比较拘谨吧。其实前一半挺好的,但是剧情好像到后面就崩了,不知道怎么继续似的,导致一种为了抨击社会而抨击社会的尴尬鸡汤感。。#修复版#Bergman100
一部关于青年的青春电影,为青年而写,关于青年,跟《筋疲力竭》等新浪潮电影一样,很大程度上都是关于青年文化的首次影像阶段,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行为,电影中骚动的、欲望、的炽热的、凄凉的、悲愤的,总之,有一些荷尔蒙的涌动、青春的力量与雅典精神、怀旧时的梦幻感,这就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个人自由是英格玛·伯格曼这部可爱、凄凉但并不悲观的早期电影的主要主题。也许战后电影史上最重要的时代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当被问及他是否允许自己受到潮流的影响时,伯格曼回答说:“受影响了——它完全是按照罗西里尼的精神制作的。”
3.5。伯格曼是不是很了解海港生活,水手的工作和生活部分很像纪录片。一回到室内,还是类似美国黄金时代电影的棚内拍摄。虽然电影整体没什么意思,人物情绪变化也过于浓烈(很多桥段会有“至于嘛”的感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同样是讲爱情和手足之情,最后总要走向拷问自己灵魂和人性深渊。伯格曼还是伯格曼,讲个简单的故事也要这么暗沉和严肃。
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至关重要。遇到的白马王子也是个人渣,对女主的过往这么介意吗?
Eclipse#1:EarlyBergman鏡頭已很成熟,劇作也流暢了起來,甚至都有一些《秋日奏鳴曲》的影子。喜歡BengtEklund。
7.6;真好,動作(效用)的強化。充滿力量
不确定但感觉像我的婚姻生活
这部电影能让我回忆起很多自己以前的事情来,对于一部六十年前拍摄的电影而言,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港口的意象是出航亦是归家,集体监狱的拘禁当然可以进一步抽象化为一种宗教性的淹没。伯格曼早期已然显露出对自我审判与精神救赎的思考,影像的风格趋于成熟。
【BAMPFA】2018.7.5.7pm
分了几次看完的呀~~但是片子很不错~伯格曼在我心中的翻身之作
今天晚上在武汉市街道口大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