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情绪非常到位加之流亡者的忧愁一种无声的诗意
不坏。但导演毕竟不是在故国长大的巴勒斯坦人(今天见到了真人呢),情感上终归触不到更深更民族性的那一层。最后这个定格也是,与其说是刻意留的开放式结尾还不如说是有推卸责任之嫌……
[從河到海]整部片有種特殊的美感。並沒有特別跌宕的劇情,對於難民營生活的困苦、武裝反抗的危險都是點到即止,好像更貼近巴勒斯坦人在“不正常”的“常態”下生活的真實樣子。想著片名會對片中很多與“看見”有關的內容更有意識。Tarek對父親的盼望,母親對離家失踪的Tarek的尋找,Tarek在游擊隊長官身上看到榜樣,終於他們看到了被侵略者佔領的故土。結尾的義無反顧很棒。Tarek的天真和執著就是巴勒斯坦一代一代人的縮影。他們會回到他們的家園的。
重逢的希望
戴着玫瑰色眼镜看泥潭,反向的四百击。
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有断壁残垣,但还是能感受到中东战争的残酷和巴勒斯坦人的悲哀,希望他们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
要照顾各民族的感情又要自圆其说的剧情就像吃汉堡王的牛肉食之无味
很聪明,也很任性。没有大局观,迟早要翻车。
结尾就很突然…
1947巴以战争1967以色列与阿拉伯诸国战争/你让我感到窒息
巴基斯坦正太(1:37:52)
巴勒斯坦男孩不想留在约旦难民营渴望回家的故事‘40的平方是多少’‘1400’‘不对,老师,是1600’...‘每天太阳所去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今天无意刷了中东的电影,才发现高中时就看过。
“我已经,不记得,我们从哪里来,以后要去往哪里”这种题材的电影,可以让人看到更加真实的战争。
加坡一电影院弄得2018巴勒斯坦电影节的主打.我觉得女导演主要想表现国家有难背井离乡当难民后,尽管生活有着落,安全有粮食衣服发,但无论如何内心对家的归属,心里的创伤丝毫不会减弱.群体唱歌的时候有些走神,一直在好奇导演要怎么处理结尾才不俗,好在没让我失望是个不错的结尾Fadeyya
"每天太阳所去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看不下去
原来片名翻译差一个字搜索起来就形成了困难
也许我们没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亦或是教练。但是,至少我有机会遇到这样一部电影或是书籍,来提醒我们,一旦你学会了怎么去死,你就学会了怎么去活。死能终止生命,却不能中断人与人的联系。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吝啬微笑或是眼泪。它们串起来就是你的生活。
lovedthedirector'snarrative/worldview,shotsofclouds,thesky,silouetteoftheboy,camptraining,contrastofbourgeoisv.s.Palestiniancommunism.themomhasastrongcharacter.sodoestheboy.likethebattlingforcebetweenthemotherandtheson.
就这个小孩这个回家动机实属有点作,这么大孩子不知道家乡情况吗,换个动机回家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