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层阶级的trans故事,如电影名字,简单易懂。lesbian妈妈,trans女儿(是个生活在女孩身体里的男孩),自己又是个有故事的异性恋😂。热闹,温情,卡司阵容强大,演技各个强大。范宁这妹子,佩服了
关于Ray,关于艾丽·范宁,关于重新认识艾丽·范宁。上次在大银幕上看见艾丽·范宁还是《沉睡魔咒》里的小公主,才时隔一年多就接了这样一部挑战自我的作品,里面的叛逆、自我、率性,坚毅的眼神、剃后的短发,无不让观众信服,可能艾丽·范宁的身体里就是住了这么一个男孩。签字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源
故事设定在对LGBTQ接受程度已经很高的纽约中产社区,所以角色的性别认同方面的挣扎并没有什么表现,主要的矛盾点就不是很强了。而且设定和发展都是略狗血。。好在有幽默成分,各位演员也挺自然真挚,虽然没有太多突破,总分可以算是3.5吧...
片中女演员都属实力派,惜剧情略单薄了些。变性本身就是不简单的一件事,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意志才能完成,就连大人们也为了个签名烦恼了许久才下定决心。
闹米小范宁CP感多加一星
Maggie告诉Ray她们要搬出去,Maggie的内心是忐忑,而Ray则高兴得跳起来。原来自己的爸爸不是Craig而是Matthew,Maggie为过去而愧疚,而Ray则情绪崩溃。这两个时刻很感人,Elle的演技有进步(我觉得她已经超过Dakota),但依然还是得看Naomi.
一个身体是女孩灵魂是男孩的矛盾体,有关身份认同,自我认同以及急需改变现状连带出的伦理道德,剧情稍狗血,叙事略平实,但反映的现实意义重大,对LGBT群体的宽容和接纳,更多的是整个家庭内部的矛盾调和,在接纳和领悟的同时,明白爱与被爱的亲情牵绊,基于血缘和人性,这是电影的中心论调和基本观点
故事单薄,人物饱满,演技在线,穿插的小幽默很可爱。家人就是互相嫌弃又互相支持的存在。娜奥米老了也好美,范宁男装好看,想要帅气毒舌的les姥姥。
女性导演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很喜欢
媽媽是個自私的婊,睡了男友弟弟還懷孕,還把錯都怪到別人頭上,把自己家人丟在加油站就走了。加油站站崗尿尿那裡有點搞笑。雖然我是泛性戀,變性人也包含在泛性戀範疇,但是人的靈魂是沒有性別的,只有肉身有性別之分,所以每次看到那種「我生來就知道我是男/女生」的話很不認同,他們不懂靈魂世界,對很多東西(文學影視作品、興趣喜好收藏等等)還有性別之分更是無語,靈魂並沒有性別之分,肉身性別並不影響興趣喜好。我尊重所有選擇自己性別的人,不過對於某些狹隘的思想不認同。
非常击中我很多时候就像在说我自己这才是月光一样的男孩子才不是什么LGBT是老中青三代在自我认同上的不断挣扎镜头里有一张海报上写着“保持人性”我想不仅是从性别而是甚至从年龄去定义自我并时刻铭记爱与被爱领悟和宽容明白为自己骄傲这很重要这样色调的纽约才是第二故乡
本来Ray,妈妈和外婆三代人在L和T话题上的碰撞做好已经足够,结果后段引出妈妈的过往情史不但没讲清没增加角色深度还徒增了冗余的抓马感。范宁,闹米和苏珊的表演都很出色,互动也有张力,剧本有点可惜了。
「Havingsexwithwomendoesn'tmeanu'ropen-minded,itjustmeansu'rhappy.」「It'snotachoice,it'snotawhim,hisvaginaisjustnotapartofhim,it'slikeameantrick.」「EveryoneassumesthatwhoIamisconnectedtowhotheythoughtIwaswhenIwasborn.They'rwrong.」
前一场戏撕心裂肺百般纠结,下一场戏立马可以让前一场戏失去任何意义。不停地往故事里添加一个又一个自以为是爆点的情节,却只是让整个故事走向莫名其妙的别扭。有一个点子,却没想好要如何去讲好一个故事。所有的角色之间,看不见一丝真实情感的维系,太糟糕了。
建置在一个对性向包容的家庭里,似乎变性议题更多的不是本身对性别的认同,而是对家庭的影响。交代家庭矛盾的方式不太利于亲生父亲揭晓时的代入感,总体略平淡。
女权拉拉外婆和她女人,乱搞男人的单身妈妈,而自己是个深陷女孩身体的跨性别男孩,真的是很有话题的三代人了。
对白里细碎的小包袱不少,故事本身看似抓马实则缺少新意
视听语言平庸、剧作过多drama、重点暧昧不明的LGBT喜剧片。唯一看点就是老中青三代戏骨的精湛表演了。糯米这回还是执行制片人,美颜逆天,仿若重回2006年,可惜近两年选片眼光不够犀利啊。(6.0/10)
每个人都在犯错,都在互相推卸责任,就在生活眼看着不能更糟糕的时候居然还有和解,还有温情,还有拯救黯淡的一束光及时出现。Naomi的妈妈角色演的真好。
假如你以为变性者都长得……至少还看得过去,那你真在生活中见识一次,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