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2018#7分。虽说很好笑,但是论质量实在不及导演之前作品。虽说摄影用了个浅焦甚至移轴效果模拟男主一只眼半失明的状态,问题是事故没发生就这样了这是啥意思?开局太慢,后面花了太多的笔墨去嘲讽波兰的天主教文化以至于把主题弄散了,而且事儿写得也很无聊…新意大概就是乡野风光配重金属吧…
构思低级,形式难看。
男主角的脸对应耶稣像巨大的脸。而男主角“换脸”后生活的变化,也交织在导演对于宗教、社会的讽刺中。影片拍得轻松不沉闷,但浅尝辄止,可以更深入一点。
影2098:脸变了,爱情没了;圣像脸换了方向,基督降临了吗?
观影流感期,看过留脚印
+0.5
反而是本届最喜欢的主竞赛影片之一。修基督像意外毁容的男主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步维艰。基调是带着苦涩的幽默,不故作高深也不顾影自怜。切入视角很小,不过具体而令人感同身受,关于移民、宗教、亲情和自我的价值。讽刺小镇人民的不善和世俗,方更突出男主在重金属乐中恣意摇摆的潇洒。
祂存在吗?《面目》并不打算回应这一形而上的论辩,而是以之作为一个符号,在后苏维埃时代呈现一个瓦伊达式个体,关于个人的力比多叙事,更是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寓言,只不过,耶稣的圣像取代了斯大林的共产主义Propoganda。开场,一个消费主义闹剧:监视摄影机的屏幕拍到了一群无知的消费者们争先恐后地脱下自己的衣服,露出丑陋的身材,以适应消费的归化。作为主人公,契克失去了表述的能力,从而不得不接受来自他者的表述,这既包括官僚主义与父权制阴影,更包含后现代的超真实轰炸,而那座圣像,本身也不过是里约热内卢的拙劣模仿。最终,面对无情的压迫,他不得不扮演灵魂中的恶魔,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爆发。他失去了头,然后被上帝排除在外,最终登上了公车,被时代裹挟着离开。
Beautifulass
东欧MV风阿莫多瓦,大光圈移轴太分神了。
3.5虽然大体上还是玩概念,但至少并不太故作姿态,亦不缺乏真诚的自嘲。
跟《大佛普拉斯》有不少相似之处~
#BIFF#脸和身份认同的关系竟和《夜以继日》暗合。但《面目》侧重在宗教社会的大背景里用黑色幽默揭露伪善和恶。银幕虚焦2/3的安排契合主人公视力,但正面远景也虚焦视觉上很古怪。
很一般
开场抢货的丑态、杀猪时的撕叫,以及巨大的基督像,辅以男主「换脸」后的周遭喧嚣,莫不以一种「灾难美学」的姿态;不过后半部分变成男主/女主之间个人的情感梳理,教堂忏悔时神父的言语,和之后莫名其妙的「驱魔」又有宗教讽刺的意味在内,似乎编导在环境/个人之间的取舍摇摆不定,无法找到几个主题间的平衡与融合。
寓言会让观影产生极度不适,因为这不是童话。
失望……导演的镜头感还是用心了,但是节奏和用意我有点无奈。当然冷幽默还不错。
这个冷门女导演施莫夫兹卡也算是罕见的柏林嫡系了,每部电影都进主竞赛而且多少都有所斩获。感觉是有点儿黑色幽默的气质,配合一点宗教式的神神叨叨,有点意思,不大
上帝真的存在吗?拍了神棍片《之名》和《身体》的玛导用了一部好玩的小品给了她的答案,节奏明显好过前两部,相信导演也意识到波兰式冷幽默对剧作的价值,在不动声色中有声有色,虽然没有校友基爷直抵人性的能耐,但是把故事写得有趣也是本事#berlinale18
滿乾的幽默,不過諷刺的指向都挺明確。尤以最後蓋錯方向還被迫轉頭的耶穌為之最。不過攝影有必要搞成那樣嗎...一下糊左邊一下糊右邊。如果說模擬男主一眼受傷後的視野也很奇怪阿,因為他受傷前就這樣拍了。真的有幫助到主題推動嗎。感覺只是耍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