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整体结构清楚,几乎是以时间线来讲述林丽珍。感动于林丽珍的敏感和沉思,更对她将内心世界的哲思华为剧场上的舞蹈美学感到震撼。
1.她用舞蹈描绘出灵魂;2.身体与空间的联系,力量由内至外推动;3.仪式、庄重、和平。
把生活當成儀式,才會尊重。年輕像在組合99%的傳統,但最後都得沈澱、篩出最後那個1%自己的觀點。慢下來,才能發現身邊不停流動的那些情感。慢慢走,每一步像要扎根在腳下的土地。
林老师非常注重传统和根源的东西,她人为现在这些新的东西不是无源而来的,你必须要追溯源头,你才能够发展去未来。舞蹈也不是最重要的,内心、情感和观众的连结才是最重要的。
林麗珍老師的創作不只是舞蹈,複雜又純粹,細膩又宏大,傳統且反叛,現代且復古,本土而世界,是一種別具一格的舞台表演,讓人能從中緩緩讀出人與世界的關係。劇作層面,章節分得過多,且章節立意不夠明確,若不是林麗珍老師的個人魅力足夠強大,整部電影便容易陷入形而上的造作之中。
对大自然的愧疚,对逝者的纪念,都化为某种祭奠……只要灵魂回家,心就安宁.(泪流满面...)
用十年记录一个台湾舞者坚持不懈的艺术创作。
導演十年的拍攝完全值得尊重,忠實地呈現了林麗珍老師及其舞蹈美學哲理,有令人感動的堅持。但《行者》就有如其紀錄片前作《山靈》一樣,缺少了作為導演的視角。
玄妙。如果说《曼菲》借罗曼菲阐释云门舞蹈,那么林丽珍则更纯粹从创作到生活,讲了舞蹈的起源与本质、表达的重点以及人与肢体动作的关系。@基隆
4月份在咕咚店看到这张D9,关于亚洲的舞者影像除了日本之外实在太少,所以在店长的推荐下入手,里面除了关于林丽珍的访谈,还有很多剧场的录影,对于了解台湾现代舞近20年的发展是个很好的窗口,台湾是个浓缩了很多亚洲民俗风景的地方,林丽珍的作品里看到一种扎根于肢体又脱胎于民俗的舞步。
《行者》这部电影,可以和文德斯的《皮娜》对看。后者是用舞蹈诠释语言,前者则是用语言解释舞蹈;所以成也语言,败也语言。不过,不知所云的描述恰好是纪录的一部分,向人昭示着语言的苍白,对比出林式仪式的无可替代性。结尾行者仍是行者,但逐渐走出视野,走入无人之境;猫又出现,意味深长。
无与伦比,流着热泪“行”过全程。
关于花:意思不重要,触动最重要,是不需要解释的,可以激发很多想象力。身体本身是个剧场,先让自己安定下来,让自己住。静下来,才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技巧不是用来表现的,邀隐藏。沉下来,身体更安定。四肢展开,就像树的根。
片子本身有点散,奈何内容本身太牛逼了。
forumdesimagessalle500台湾女性新浪潮放映剧场必备,对我来说大有裨益,身体的魅力大于舞蹈本身。第一次直达艺术家创作过程的核心。(还是那句老话,什么时间看到什么电影都是命运。
8/10藝術從生活中的誕生,經歷了99%才能達到最後的1%,發人深省簡單的人生道理。放慢速度,感受每一塊肌肉的觸動,放空自己,把一切交回給大地。一部讓人陷進去的紀錄片,的確有點文縐縐,但對合胃口的人來說,是一段把心熨平的觀影歷程。
@杭州
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给人安静的力量的片子,但这种力量更多来自人物本身。如果按导演的说法,拍摄关于艺术家的纪录片就像是跳双人舞,那么导演显然太过于被艺术家带着走了。拍摄的事件跨度也基本看不太出来。
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