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织里童装工厂30万外来劳工的一天是15小时,美术馆的一天只有8小时,何不食肉糜。
用未经压缩的时间达成某种生活体验。不过这种生活我体验十分钟就已经想跑了…(从这个角度应该给满星)2024.2.3完整重看:发现对它的记忆已经错乱,也觉得当年断续看两小时就标记的行为有点可笑。16小时长镜全程手持(剪辑只是因为场所空了、内存卡/电池不够用),从清晨到深夜,拍摄者如苦行僧,身体力行与工作中的人们同进退。《青春》与被摄者建立情感,将漫长的时间提炼为节点,于是还能留下供人伤春悲秋甚至居高临下理性审视的空隙(而这些等待着“电影时刻”的评论者通常与体力工作绝缘);《15小时》将“节点”还原,未经压缩的时间被凝结为场所,最具象的劳动在重复中化作抽象,在绝对的异化面前,观众所有“提炼”的行为都变得残忍,毕竟你可以随时按下暂停、走出影厅,但能让工人们身心逃离片刻的除了下班铃,只有两次餐休和路过的消防车。
如果我拍学校,效果大概也差不多
卡塞尔文献展,雅典馆的单频道放映。
王兵2023-2#(60min)创作者的勇气,双腿发软,震人肺腑的情绪。
480p英字
798一个昏暗狭小的放映间投影出凌乱的织里工厂男男女女重复着制作童装牛仔裤的每一步工艺工人们的一整天工作在15个小时里毫无压缩的呈现看2小时也好看5分钟也罢看到的都是他们日复一日生活的展现忙碌的制作一打又一打偶尔聊天对着镜头摆个剪刀手一天就是一年就是重复的压抑
无法评分,只看了不到1/5。单镜头聚焦一个制衣车间,几个工人分工合作成批的牛仔裤。单调的重复劳动,听不懂的方言,始终局促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看了一个半小时,我忍不住出去透口气,回来依然是牛仔裤诞生的130道工序,不同的是有手机功放起了网络神曲,一个大哥对着镜头比V,他们不想逃离吗?
影片不仅是一段时间,也是一个场所。适合同一天内不断重访,观看。
现实是能一刻不停连续放完的场地都屈指可数美术馆\博物馆\放映厅都容不下一个厂工的完整一天
@AmsterdamEYEfilmmuseum四五块荧幕同时循环放映
北京点映,王兵汪晖。没看完整不评分。
Documenta14,雅典场
制衣间内,十五小时,只看了一个小时。北京798魔晶石空间依照排片表全天候播放着,两排座椅十四个座位,观众随意进出,最多时也不过四位观看者。工人们亲历的时间,拍摄者的时间,观看者的时间。现场的几个观看者包括我真的在关心纪录片里的人物在做什么吗
十年如一日,要看一辈子的电影
卡塞尔文献展看了两小时,去威尼斯前
6.2
明天导演的journeedetude今天来大学turbulence看片分两个屏放一边七个半小时好似是第二次展出。跟圣诞快乐义乌对比观看视角有趣…//第二天又来了展厅就在放映厅门口他们还在那儿在影像里干着同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