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自足的人是有福的。二、是那种可以静静看完的安静的电影。
后来得知尼克夫的扮演者是一位女演员还是很吃惊的,影响“我的尼科夫”其实还是着重描写“我的”,以马利安的视角描写尼克夫,虽然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尼克夫的内在,但是却也显得真挚和感人,一个烦人的可爱老头,就像病毒一样传播他的艺术,好看
四星半。他说的话没人懂,他的病痛让他去不了任何地方,他是人们眼中的肺结核病毒。但他不在乎这些,今天没遇到好人就不画画,开心了就画圣徒,他一眼就能看清这浑浊的世界,腐烂的躯壳不能阻止他的心结出丰硕的果实。恐怕那些人要花很多年才能看懂他,他的画,不过都不重要,他与时间同在。
从此,那个叫Nikifor的波兰画家便和我成了朋友。他的画就像小朋友的涂鸦。他很像ET。总有一天要回家。
从一开始尼克夫逃避镜头和对话者的眼神,到最后他依然不理解自己已经成名。安定剂回血的针筒。
片名听起来有点矫情,但是见到尼克夫之后就明白了,他是无法表达和交流的,必须通过“我”来作为尼克夫和社会主义美学之间的桥梁。片中红底白字的条幅提醒大家,社会主义标语与年代、语言没有关系。映闭,偶然后排男生对同伴说,我就不明白这画有什么好的。@20171212电影资料馆
说不了。就是蛤好。三个画家片这部最好我爱东欧。“天堂里有没有无线电?”“有的。”“什么式样?”“大的小的各式各样。”“以前没有的”
只能说太美了,从画面到氛围的渲染再到叙事。
可爱的老头,最后那种感动的小情绪久久不散。
天才往往是寂寞的……
这个怪老头好可爱
3.5所谓“我的尼克夫”,重点还是在“我的”。尼克夫是无法理解的,但主角是可以理解的,影片针对的就是二人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厌恶、同情到负有责任,关乎60年代冷漠的共产主义社会氛围之下的人性之光。(想起夜车)
连影片画面都仿佛稚拙手笔——分明都是日常景象,却不乏意外之美。
为什么。。。怎么回事。。。
#波兰电影艺术季SHNU#太多抖机灵的东西了,不该叫这名应改为马利安的奉献之路,导演去学学伊日·曼佐吧。
以十分舒缓的节奏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晚年尼克夫与年轻画家相依相伴的点滴生活。片中几乎没有直接展现或者间接隐喻波兰当时政治状况,可以说,影片与尼克夫的画一样朴素、真稚。
他偏执又坚持。
宛如画中的场景,自然而又美好。众人视他为洪水猛兽,他却依旧以纯真对待这个世界。纯朴的电影。
最可怜的还是天才的守护者们。被人称赞的永远是天才,天才的怪癖都是可爱的闪光点,而作为守护者的普通人在世俗中挣扎,最多被称赞为善良。
连看两场看过至爱梵高之后这部反而有些接地气更像是纪录片的形式(虽然镜头不晃)尼克夫够烦人也够可爱只是天真艺术这个名字不就已经很可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