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奥米是我唯一看下去的动力,但是这个独角戏是不是长的过分啊,从头至尾的无聊,名副其实
俺揣测Naomi的心理~~大概有的时候是『老娘演技天下无敌老娘演技万里挑一~~你们的小金人~~爱给不给~~老娘不稀罕~~老娘要独自美丽~~~』~~~另一方面大概又是『麻痹~~~老娘都特么演成这样了~~~~你们丫眼瞎了~~居然不给宝宝奖?!』
Fred的逃跑反而成全了她,置之死地而后生吧。那一刻她也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这世界有她没她也照样并不太平,所以何苦责怪自己呢。
#SIFF2019第一场#目之所及一切都是咸,汗水、体液、眼泪、不洁的发丝,烟臭与霉菌混合的咸湿感足以引起生理抗拒。褶子和松弛随着她的脸部肌肉耀武扬威、却依旧该死迷人的Naomiwotts病入膏肓疯癫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注视她,挑剔她,唾弃她,多半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废墟中迎来日出的终幕场景,直白末世美。想起了岛田庄司《眩晕》里的描写。毁坏=自愈,殊途同归。
40/100单一场景的作品一不小心就会搞成自娱自乐。
一场对心灵的拷问.克服恐惧的动力来源于你的求生欲望有多强
前戏太长高潮略短为了刻画人物形象铺得太琐碎但是最后半小时的氛围烘托和升华还是好评
女主角挺貴的,所以往死裡用是吧
一个彻彻底底的独角戏……估计除了女主片酬成本很低。终极宅和杀人事件的交错。立意很不明确。
大概米国现在到处就这么乱吧。一个女的不敢出门,足不出户还叫外卖鸭。
有冷血惊魂的感觉:躁和闷。丢三落四的剧本给了很多喘息的余地,因此即使环境塑造的很好,剧情却缺少应有的闷热紧张。allstarstonaomiwatts。
由外而内的「自省」式悬疑,所有的焦虑都是发自内心的人格障碍,似乎还有「创作焦虑」的隐题,不过女主角最大的不安还是来自于家庭破损后将外界莫名/不请自来的威胁投射到自身上,以至于最后真正「融于社会」只能依靠世界或者内心的毁灭。
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导演多次刻意误导,让人以为惊悚戏要开始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末日气息。看开头以为是一部《后窗》式的犯罪悬疑片,到最后才发现是一部心理惊悚片,广播里的连环杀人犯只是营造悬念的麦格芬。全片绝大部分场景只有一个封闭的房间,一个神经质的女主角,一个每天定期骚扰的神秘电梯铃声,但就这样极简的配置,愣是制造了贯穿全片的出色惊悚氛围,佩服导演的调度能力和女主的演技。
「Theworldonlygivesyoubackwhatyougiveit.」
宅作家写出作品帮自己救赎,像是末日,又像是幻想的混乱,可能不是真末日,也不是幻想,只是神经质,一般般的独角戏,女主的金刚、穆赫兰道等佳作很精彩,这部有点烂。
《巴顿·芬克》仿制品。
前半不明所以,后半冗长无聊,总体概念太过于私人化,结果皆演变为创作人的自嗨,让观众看不懂更多人显然不愿浪费时间懂,EmoryCohen胖的已然无法无天,怎么拿下MB角色的
这个导演的上一部作品还在模仿马力克,第二部突然转向大卫林奇和科恩兄弟。仍然是极简主义的叙事,只不过这次的情节稍稍丰满一点。描写作家创作的电影看很多,用心理刻画这个角度表现的比较罕见。全赖有大卫林奇御用女主角的演技撑场,令影片维持最低的可看性。另外,我发现与TheWolfHour同名的电影,往往都有一个黑暗的末世场景,伯格曼和哈内克的那两部都不例外!
NaomiWa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