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说电视与电影不同属于冷媒介即需要观众参与不然就会变成嘈杂背景的非定向的信息传播通道。片子里不断插入的播放新闻和春晚的电视机片段(而非新闻视频素材本身)和田间劳作时背景中飘来的新闻广播都在努力构造这个村子里的听觉空间,但这个方法在有些时候显得过于刻意以至于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对所拍的人与事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因而在剪辑中完成了一种自己意图的投射。虽然大部分素材按照时序排开很多都是直出的非常反映日常状态的片段以观察式纪录片的模式展现,但这种嵌入的结构似乎在掩盖制作者的立场甚至有点本质化留守儿童与农村的面貌:一个与文字化现代社会相对的口语化的农村世界。电影以自身定向的热媒介特性假装了一种间离性的冷媒介效应
80.18
家庭是把锁
这是我2016年纪录片《加一》的续集,自2017年,陆续跟拍留守儿童主人公“加一”家庭至2023年。本片主要和许睿导演联合创作,主要关注乡村儿童成长和生三胎题材。如果有意观看和组织放映,可以直接联系WEI@信:1714371600,公益题材,欢迎传播。
渐渐融入到这个家庭,成为那个摄影机的镜头,非常真挚朴实的影像很感动,大人慢慢还债,小孩慢慢长大,成长中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疫情分割的这两个前后篇,七八年的跨度对着一个家庭,镜头里的酸甜苦辣咸人间真滋味,就像片尾曲那样有点儿愁,也有希望。
一声姐姐,一份责任,也还是希望能任性做自己
福建厦门,集美區,集美学村TianPlus,导演映后场
12.2杭州和蒋导见面好质朴坦诚,言及兴趣,经历,经费赞助,没有遮掩和伪饰。
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感觉好辛苦啊
比较散家庭纪录片的感觉
在蒋导的纪录片里算很一般的,没捕捉到很深层的东西,插入的新闻片段也没起到实际的作用。
先评价后看导演又发来片源了
第2300部,这个切入点可能相比今天放映的两部显得有些普通,一种更像家庭录影的纪录影像,波澜不惊的与亲人的生活体验。
非常单纯平实的记录
平实的日常。有些镜头晃得有点难受。
【导演映后场】佳依长大了,身边跟着的小狗狗也长大了,多了一个弟弟需要照料。不变的是,她的留守生活在继续。
吃惊于在开放三胎前就又生了三胎。第二个孩子没有跟父母姓是为了躲计划生育“挂靠”在朋友的户口下吧。两集都能频繁出现做为时代背景的广播和新闻画面,时代的蓬勃发展和农村不变的山丘田野似乎有点遥远。
姐弟之间的有些互动非常动人。但如果主角是姐姐话,视角又过于疏离了,讲述没有非常紧密的贴着姐姐
剪得很碎,好多事情没有展开说就跳到下一件事了,会突然“咦?”一下。因为这一个姐姐的身份,一份份看不见摸不着的责任都放在她身上,很重很累,但需要坚持。不知道怎么说,只剩下心疼。
打破一些刻板印象的留守儿童生活。@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