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00班宁教我们如何观看和聆听,但拒绝完全确切地指出我们要看到什么。不一定只是要在广角镜头里看看火车,我们还要好奇火车从何处出现?钢铁巨物的尽头在哪里?这头巨型钢铁机器对之前所看的地景(西部土著村庄?)造成何种冲击?这是带着悬疑感观看最早期的电影景象的变体(因为拍摄火车的非正面角度,其实与《火车进站》还是完全不同的),也是最直接的资本主义怪物入侵的现代场景(如同《星球大战》里的巨大驱逐舰一样,但仍然,不否认运动的力量和美丽),每一次火车经过几乎都是一次片段的小高潮。还有火车给静默带来的声音入侵,几乎引起了一些声音上的失真,它仍然是音乐当然也是某种噪音。
7.5/10。由拍火车前进的各种长镜头组成。这些长镜头全都是固定,且画面内并无太多事情发生,从而奠定了一种静谧的影调。此外影片音响舒适,这让观众在静谧影调的基础上可以对影片中人与物那些看似普通的形态有所沉思与回味,从这些平淡/平凡中品味出隽永的味道。不过本片这种过分拉长长镜头的做法导致影像表达极冗余。
3.5难得有了恰当的等待,不至于期望让你发现什么
6/10。班宁拍火车,呆呆得看着行进中的火车,思绪回到小时候玩火车玩具的下午,它的尽头的在哪里?国家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一部记录“等待”的纪录片。
TehachapiLoop很惊人。比RR更为丰富和成熟,班宁再度书写美国铁路的历史,他永远在提醒我们电影-摄影是一门技术。
9.4/10(1)火车-矢量,当火车不在场时地貌与低矮的乡镇景观是相对平面化的散点状的整体,只有当火车从某一端驶入时(甚至在第6/7镜头中形成了相对复杂的回环和扭曲),它的运动轨迹才化为一股带有速度与方向的矢量,引领着电影媒介所固有的运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帧与帧之间的跳动)来重新定义观众的凝视。(2)火车-时间:火车的相对匀速成为了连续但本无序的影像内时间的坐标,与空中肆意飘散的云层/光,或变速行驶的车/人形成了对比。(3)火车-权力:缺乏灵动与变通的火车无视其周遭的地景,用一种蛮力去行进。即便其在第一镜头中长时间的阻碍了人车交通,但那个不断朝着火车挥手踱步的人也无计可施,无奈等待。火车也因此成为了霸权与宏观机构的类比。备注:唯一可惜的是仍未识别出第二镜头开始时隐约传来的歌曲是哪首(大概应该是鲍勃迪伦)
班宁拍火车
landscapecinema。在这众多景观之中,始终刺痛我的是如阳具般挺立在大地上的那一根根电线杆。在声音成为罕有的唯一的介质之后,我紧紧盯着屏幕是为了什么?我在寻找什么?
+.5
【4.5】被第一次进入画面提醒后,每次等待都是神圣的。我们太需要很多火车叮叮当当,及物观察。
【3.0】比起对影像内容的强行解释,我更感兴趣的是影像对观众产生的意义。在大众对生活需求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当下,只有陌生感才能召回“观看”这件事的神圣性,所以拍摄有着历史沉淀的失语之物(火车和铁路)、拍摄一段位移(旅途、出行)当中个体经验之外的感受是必须有人来做的。班宁的这一系列工业文化景观影像的拍摄时间选取做得特别地好,比影像本身还要好。
几段固定镜头,火车经过,火车爱好者必看啊
平静的等候与期待
不用解释影像的意义,它的意义是由观看者自行创造的
【4.5】稳固却自由,如同一部悬疑片充满着吸力,看云朵同山坡躲猫猫,或期许着“火车进站”。充满天然韵律的声响在画外铸造关于电影的圣像——它的面庞任由我们描绘。
1:12-1:21处非常惊艳,货运火车似乎达成了一个循环,永不停歇
声音惊悚与悬疑等待
人皆可导,辛苦了宁导
全非突出的一部班宁
真好啊。并不是为了抵达某处,而是为了等待,就像片名,瞩目之处不在于起止地,而是“From...to...”的旅途。班宁带我们回到被消失的路途的物质性中。世界化时间的空间性是一种除自己以外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概念旅程,但在电影中,那些等待的部分则通过时刻将自身置于外部的辩证的运动参照系中,而解放了地方化时间的多样性,将路途从天空拉回到地面。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电影,每一个镜头里的火车都是截然不同的一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