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我也曾译过她的《候鸟》;前半段很多俯视镜头,制造压抑空洞,后半段较多穿过遮挡物的特写,凸显迷离茫然,有呼应处;结尾的剪辑颇为魔幻,不失简约,大段心理戏很见功力;光线氤氲,音乐柔美,可是竟那么令人心碎;女主表演太棒了,这种苦楚几乎穿透画框而出。
纯艺术片
下崽来啦~t796dd701e
1.如此温暖的镜头里讲述的却是一个令人悲伤到绝望的故事,我甚至觉得死或是牢狱对于女主来说才是生活得以一丝喘息的出口;2.不同情女主,也不怜爱孩子,生活的悲惨怪得了谁;3.不断重复出现的场景、行为,是细腻,也令人不耐烦,是生活,也如梦似幻;4.配乐依旧悲伤。
卑微妇人井中鸽,困于暴夫子三间。氤氲光影述悲事,曼妙配乐竟则碎。群鸟翻飞空者矣,一无所有苦莫诉。
特写逆光呈风格之作,小孩卖萌属漏气之举。
和死期将至的手法类似,光影运用的极佳每一帧都很美。
Nic.
除了母与子外,看过的最唯美的镜头。
光影间,悲剧诞生。
波兰电影史补全通篇的柔光,与悲伤的故事形成反差,有着导演一贯温柔而残酷的笔触。通过对一个女性悲惨遭遇的描写,控诉波兰社会残缺不全的体制,妇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最终酿成惨剧。多罗塔在这一部里,对视听的控制达到极致,每一个细节都很饱满动人,摇曳的风铃,仰拍天井飞过的白鸽,雨夜的奔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卑微的女人,如井天中的鸽子,lifeisnothing。她没有像其他女房客一样选择自我,而是活在粗暴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间,等她想逃离时,她如被驯服的鸽子一般被遣回了。黑白片,灰暗调,摄影佳,女主出彩。
美極。
认为爱、孱弱、母性、自由的挣扎是一个女人最有魅力的时刻,在细腻的女性导演的刻画下,才能看到女人最精致的一面。不是妆容服饰,甚至不是经历和表情,而是最原始的发自本性的精致。
看完都快睡着了0.0
好美的悲剧,阴郁沉重。感觉电影里女人的“史诗”都带着一点悲怆,看完之后总觉得心里有点什么,却说不出来。
这种全片基本都是非常规镜头的,要给东大师看到了,要彻夜难眠了。
怀旧相片集
终于悟到这个孤独的真理:对苦难的救赎不是奇迹和幸福,而是承受与沉默。
生孩子那段令人叫绝,新生的婴儿有如快感的罪恶产物,最终被女主角扼杀于现实之中。屈从于男根的自我已经迷失,母亲这一符号迟早趋于破碎。光线与镜头撑起了整部影片诗意的沉重,一些细节刻画以及两个女邻居都颇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