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就是这种荒诞感。被遗忘的岗哨,聋子在电话里讲的大道理。冯巩是个好演员,江珊真的好美。
这片子的荒诞之处在于,冯巩和滕汝骏两位演员的恪尽职守与世俗文化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电影中微小的人物充满了坚韧的品格,可惜这两位充满了人性魅力的角色,一个病死一个被遗忘,荒诞感就油然而生。电影中冯巩扮演的角色叫“叶民主”,然后“民主”就被遗忘了,哈哈哈。
我经常遇到这种旧时代的人,他们不聪明,但他们有力量。
黄建新一系列以小人物小市民为主角的现实题材电影,都堪称华语片里的佳作,包括这部《埋伏》,好看的同时不失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可惜黄建新本人和中国电影一起,慢慢的离现实越来越远,真TM悲哀
讲大道理的其实是个聋子,唱高调的其实只能坐轮椅;叫杨高的警察真的“佯高”,穿得最帅的有可能是草包;叫民主的最后被遗忘,平日里最爱开玩笑的人其实是真君子,能一诺千金;暖饱才能思淫欲,在外面没饭吃的人肯定没小三儿;守得住寂寞的人终将收获成功,但获奖的人未必有功劳;没房子的男人可能娶不到老婆,但有情义的人一定有好的伴侣;大贼头不一定残忍无情,智者也会为感人的故事两眼含泪。片中的音乐也很会讲故事和富有时代特色《棋子》《昨日重现》《容易受伤的女人》都是经典。黄建新是那个时代的电影先锋,多亏他出生得早,换在今天恐怕我们永远都看不到《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和《埋伏》这样的作品。
犯罪题材为主线,带出两个埋伏人员陷入的生活困境。短短100分钟的片子,有丰富的解读空间。聋子的电话是漫长盯梢的精神寄托,取消盯梢的信息被遗忘在牌局上,黑社会头目被抓竟是因为爱看电影,看似荒诞但又真实得惊人,真真实实能代入到每一个角色的两难抉择。可能没有黄建新无法驾驭的题材。
电影和方方的原著都不错,江珊饰演的百林真好看,可比原著里的塌鼻子有味道;张嘉译饰演的杨高,那时候他叫张小童;最有意思的是田科长的女儿,居然是陈好演的,那时候可真是一点儿“万人迷”的气质都没有……20191229
故事动机很简单,就是设伏抓坏人,于是,两位埋伏者牵出两条故事线,分别连接着二个家庭,一位是癌症晚期患者,另一位正面临婚姻危机以及第三者插足。癌症患者为事业尽忠,婚姻危机者则为朋友尽义,婚姻危机的女方则为爱情守贞洁,大体是这样一个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化故事,好就好在,本片留存了一种时代的记忆,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人们固守旧的观念,又被新的观念引诱,处于一种躁动的状态!
我写中国电影史,黄建新必须单独占一节。
张嘉译那时候叫张小童
很多惊喜和幸运,不是凭空而出,要熬出来,等出来。
这剧本在今天的中国看毫不落伍!!!当年对剧本还是颇为重视的!!
故事很简单,意涵却一点也不简单。特别棒!节奏特紧凑,一点闲笔没有,从头到尾揪着心,即便最后毫无意外地吐出那口一直憋着的气,也还是有种“原来如此”的解脱感~黄建新和一票他的爱用演员,品质保证。
念叨了十几年的片子,终于得以“一偿夙愿”,看到了最美年华的江珊、青涩稚嫩的陈好,还有上位前的张嘉译,而冯巩演戏的路子让你觉得他的每个角色都像在演自己,幽默、善良、坚韧,却又有点小算盘小家子气,这种接地气的世俗也成了导演黄建新颇被低估的标签。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而是缺少务实的心态
蹲点,座班,花茶配瓜子就是盯劲~
人物动机怎么圆都圆不过来啊。开场杀人戏拍得好烂,而且完全有必要省略不拍。2.5
九十年代的黄建新真特么绝了,宝藏片也太特么多了。冯巩在他手底下真是怎么演都有戏。这片子不像错位黑炮背对背那样直指官僚主义,但依然安插了隐喻讽刺,妙啊。聋人讲道理,电话下的马克思主义宝库,牛振华的智者,江珊的情感纠结,老田的去世,水塔里被遗忘的叶民主,一切都那么的到位。既是体制对真正立功者的遗弃,也是一场水塔里的等待戈多。《英雄儿女》太容易出现在别的电影里了,《一秒钟》有,这里也有。
冯巩演得真好,让人物特别成立,有小聪明讲义气,那时的人都有趣纯儿,那时总会有奇了八怪的事儿,比如拨错电话,不搭调的聊起来,青岛好看,真想回到可以随意走走的世代,结尾回头那里让故事更有魅力。
国产电影精华,延袭了大陆电影最宝贵的现实主义
挺荒诞的故事,叶民主的坚韧与重友情让故事变得合理,好在结局不那么让人失望。人是群居动物,都怕寂寞,叶民主坚持下去靠着“陌生人”的那些电话,就连罪犯“智者”都需要电影来安慰,这些可能是坚持下去最后的动力了吧。人生也这么荒诞。江珊好美,陈好相比两年后的那山那人那狗里的样子,还没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