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眼泪泛滥。我不认为价值观有错误,人各有志嘛,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怎会理解他们的痛楚?即使现在在国内全家团聚也未必就是幸福就有亲情。再说,人家一家人牺牲这么多、隐忍这么久难道不是一件挺励志的事吗?十五年的坚持难道这不是真的诠释了亲情、爱和责任吗?父女、夫妻再见时没有多言语,惟有泪千行。现在全家都移民了。那些指责别人的,何不食肉糜?8.8
纪录片与电影不同点在于:当爱人之间十多年未见,盼来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不是热烈的拥抱,而是无言的微笑、流泪、注视、搬行李。
这部纪录片让人对人生、时间、家庭、爱、责任都有强烈的认识。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媒体,也应该去发现、传播这样的真善美。而不是肤浅的“娱乐到死”。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上天一定要给这一家人一个完满的结局
老丁,你现在应该是57岁了吧?回国过得还好吗?牙齿是否换新的了?女儿结婚了吗?
为了送女儿去美国念书,牺牲10多年的亲情,值得吗?即使女儿出人头地了,那10多年的亲情空白如何弥补?太不值得。很多人看了觉得感动,我只觉得残酷。感动何来?我不知道。
首先要向历时10年追踪拍摄成此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致敬。像丁尚彪这样底层中国平民,在广州火车站就能找到不少,他们默默付出,不去抱怨太多,不大声喧哗,他们所经受的在许多人看来让人感叹不可思议。只是离开了屏幕,他们就什么都不是,消融在几亿人身边真实的中国脸孔:渺小、朴实和执着着的活着
所有留过学、正在留学、准备留学的人都应该看的,问问你自己,自己人生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大爱无言。煽情并不代表俗,有时候该煽的情就得煽。老是装酷的人也挺傻逼的。
大爱无声父母把生命的一大部分献给了孩子含泪活着任劳任怨…虽不是每个父母都如丁氏夫妇但每个孩子都应该和丁琳一样努力回报~
太感人了伟大的父母哭成泪人~~
十年的纪录片,不容易
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贵国不给机会,还拦着不让别人出去另找出路不成。谁愿意没事妻离子散的异国生活这么多年,其中的辛酸是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的。只愿这个国家早日好起来,人们不再背井离乡找幸福。
老丁不会恨,也不会坐以待毙,他永远挺直腰板,永远在向目标冲刺。诚恳、正直、努力、自控、善良,他的眼泪只流给家人,从不投降。看到这样的生命总会被迫意识到自己有多不堪一击以及无病呻吟。“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这周跟本片主人公丁老师吃饭来着,大家都劝他在美国笑着活下去。。。跟我想的不同,他倒不是全为了女儿活着,这么想,人生还有些盼头呢
一家三口分离在三个国度,动不动就是几年、十几年不见面,多看看这种片,也算提醒自己心怀感激。只是,主角形象好、精通普通话上海话日语,又做事认真,为何如此执着于体力劳动,以及妻子为何工作20年还是工厂女工?这是我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的。倒的确是非常迎合日本的价值观。导演跟拍10年了不起!
老丁的爸爸,1948年加入了国民党,老丁的妻子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两人成分都很不好。后面回到上海,老丁是在“小集体”工作,按他的话说,属于上海三等公民。妻子在纺织厂做女工,后来应聘到了外资企业,但原单位不肯放人,各种穿小鞋。那个年代,“单位”的力量和鄙视链,现在有些人都可能理解不到。等老丁做到中层干部,就深知凭自己的出身,已经到头了。我觉得,他应该很不甘,明明有能力却不能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为什么心心念念把女儿送出国呢?其中一条,一定跟当时找任何工作都要政审有关。查三代!出身重不重要?花木兰如果不是出身军户,也不会替父从军。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你考公务员、去国企、进银行、当老师,好多还是要政审的。那个时候的老丁,有时代的局限性,他能想到的就是把女儿送出国读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好像是我当年快毕业的时候,我爸跟我提的,当时我本来是想毕业了就接着读书不博后的,然后我看了这个片子就跟我爸说,你不会成为那个爸爸的,我不会要你成为那个爸爸的,你放心,我要的东西我自己拿得到拿得起,我有这个本事。
太牛逼了。坚韧。找了后续信息,老丁全家都移民美国了。在美国还学习了英语,闲不下来,继续工作。现在在写回忆录。
那些隔着玻璃车窗涌动的离别。我下车时不敢看你,下车后我在月台凝视你而你不敢看我,车开动了,你飞速瞟我一眼掩面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