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的虚无的气质,青春爱欲的激情既美又脆弱,同总是出现的白纱帐一般,飘摇而无邪。牵涉赤军、杀戮的部分状似有些混乱,倒觉得正是这种Cult的掺入,让这部电影保全了自己。保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空中楼阁。在荒谬怪异中死去,朝着莫须有目的远行,最终他们仍和现实全无瓜葛。真正有新浪潮FEEL
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青春又满是诱惑。隐隐还有些实验,就看过的香港新浪潮这拨里,谭家明应该是最贴合新浪潮气质的一个导演了
王家卫对着灰烬缅怀的,正是谭家明所描摹的,82年距97还远,结尾突兀而来的赤军如其说是zz隐喻不如说是跨阶层欲焰焚毁自身的必然,浴缸里燃烧火油,上帝死于尼采,少女挑拨男友相斗,叛逆青年乱射鱼枪,四人社会与猪同床,哪一样都分分钟毁灭一切。
“日本电油”是关于快感与毒瘾的辩证,青春和老死同样是一组辩证,享乐的秘密往往来源于禁忌,惨烈而愉悦的体验主义,现代性孤独。但没关系,因为我会在老死之前先死去,会在失家之前先流浪,一次性的,无归途的,在流放地的,精神游牧族。
因为《七人乐队》,我对谭家明的矫揉造作可谓是反感至极,但是看完他当年的《烈火青春》后发现,原来一个人最好的作品真的可以在年轻时就拍出来。尽管如今回看,有很多瑕疵之处——比如我无法忍受找中国人演日本人,声音对不上脸型的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关于青春极为有趣的寓言。前半段我还以为是幼稚的青春爱情片,但后面引入了日本人的角色,则是在个体的青春叙事中夹杂了意识形态的影射。我很难讲清各个符号具体所指,我甚至觉得很多符号的建构是浮于表面,甚至导演有中途放弃的感觉(不排除当年删减的原因)。但是光是这么一点浅尝辄止,已经创造了香港影史上最厉害的青春电影(之一)。我真希望有机会看到4K修复导剪版的《烈火青春》,也许我的很多遗憾就能迎刃而解。顺带一说,叶童真的不漂亮。
譚家明早期的電影都是力量極強的形式化(影像語言),反而内容與人物上有所缺失
青春烏托邦,符號種種。場地情結,電話間,茶餐廳,雙層巴士,自助洗衣店。編劇組合。夏文汐小姐。
逃亡、放逐的青春残酷物语。谭家明通过人物空间场景的转换讲述人物精神世界的逃逸。从私人空间到城市一隅再到抽象化的精神栖息地,展现行走的青春荷尔蒙如何在身体和情感的纠葛中爆发。谭家明的人物大多深处与外界隔绝、毫无沟通的自我封闭世界,当他们试图去僭越这层结界时,谭家明的语法是偏向自毁式的重建,结局亦是晦暗怅然的绝望。王家卫则更加小资情调,带着暧昧的情绪和孤独的身影书写城市喧嚣背后的孑然和疏离。
王家卫直接受谭家明影响,而后者则是受到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这部《烈火青春》即可见一斑。叙事一反常规,风格和7,80年代保守的港片大相径庭,浪漫放荡大胆,残忍而迷人,青春的意象不断闪现,零散的故事刚好是一个短篇容量,但是后半部分峰回路转不断反转加戏,从浪漫爱情剧直接成为青春残酷物语,一众青春无敌的主角几乎全部死去,而且加入了可观的东瀛武士较量元素(日本元素繁多的港片)……其实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在隐喻港岛被日本文化侵袭的一个侧面嘛?别名Nomad,是片中一艘船的名字,无法靠岸的船就是香港的象征,各国文化的交融造就了新一代的香港青年。而80年代性解放浪潮也直接影响了本片,比如夏文汐和汤镇业在巴士上的激情戏,以及哥哥与汤镇业的吻戏,即使现在看来也辣眼睛。ps,这是哥哥公开承认的自己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谭家明的剪辑特色比较集中的体现,其实是一种日片风格,能感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电影的质感,有承上启下意义,应影响后来的李志毅奚仲文等香港文艺片风貌。以两对相关联的情侣推进到赤军赴港杀叛徒,过程里夹杂塑造嬉皮风青春、类似若松孝二的革命垮塌空虚感。17岁的夏文汐又歌舞伎又撩动又自在完全击中我
这部片挺让人惊艳的!而结局又意外的血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人都快虚脱的疯了!
文艺是够文艺,都是装的..张国荣真青涩,叶童漏点了,大汗....赤军从海边飘忽而来,最后大家在对阿拉伯的找寻中飘忽而去
躁郁又落寞的青春气,那种叶子枯了飘啊飘,看似狂放不羁,其实马上粉碎成尘的宿命感,哦,不就是《阿飞正传》的精神内核吗?
4K修复导剪版,第一场的平行剪辑就异常精彩。谭家明是懂新浪潮的,色彩的选取,镜头的运动和角度,剪辑的明快,无一不是青春最绚烂的姿态。泳池、电车和几场室内空间戏都张力十足,最热烈的爱亦是最危险的关系,“会想要杀人”,也是如此危险才奋不顾身。命运的交响曲,背叛赤军的人,虽远必诛(不是)。
1.“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2.潇洒的青春,无疑影片中的许多情景、细节是多么的上个世纪,是小时候经常从电视上看过的元素,满满的回忆。3.那个夏天,我们想去阿拉伯。4.张国荣,好青涩。
很多地方⋯⋯實在是很好笑不敢說大師過時一定是我不夠前衛如果有機會我想問阿叔那個齊屌小短褲是什麼意思
看了两遍,真的非常棒。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点想起《祖与占》,当然没有任何关系,呵呵。浴缸里点燃的青春——香港电影新浪潮!
四十年过去了,背叛赤军、南逃者——往西南逃去阿拉伯世界,又能好到哪去——的下场,同4K修复担当的理大经历了什么,倒是殊途同归,我想谭家明也未料到这部电影竟隐喻成明喻。虽然早已看不进异性恋情欲戏,夏文汐与汤镇业那段公交车上的缠绵实在太符合我对热带的爱的想象了;最意外的是其中竟然有一条隐晦姬线,可惜结局是意料之中的差(当年的港拉观众也够惨的……
确实非常新浪潮,男女间的追逐情挑,难道不是像法国新浪潮,帆船上悬在桅杆上的俯拍,难道不是水中刀……也十分青春片,无知、浮浪、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无意识的善意与好奇、企图心相混杂,对人物的这种状态捕捉很准确也很大胆。然而核心问题,除了在蚊帐里睡成一片,其他的都水土不服,洋得几乎媚洋而做作,尽管这也是年轻的一种表现。充斥着模仿,一盘散沙,与那些中年人怀旧而做出的青春片,又是过犹不及。青春的某种片段吧。
最后那一幕吓死我了,刀架在哥哥的脖子比渗出血的时候我忍不住尖叫了,果然是看不得哥哥受伤,明明知道是戏是假的,也吓破我的胆。哥哥是世界上那么完美的存在,就算他受一点点伤害我都会心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