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可能的不可抗力因素”,没办法在片中看到上海首位公开出柜的女明星,我国娱乐圈可以消费性少数却不接受真正的性少数,这点特别遗憾。字幕建议再检查一下,有遗漏。接下来是彩虹屁时间:通过上海LGBTQ+群体部分代表人物很翔实生动的反映了魔都性少数群体的历史,建议任何关心lgbtq+方面议题的朋友都看一下此片。跟导演团队私下聊过,目前片子在筹措参展,短期内不会有大面积放映,如有机会观影一定一定不要错过!个人很欣赏来来舞厅的敏敏老板,现场有幸看到了高大的真人,一看面相就是生活态度很积极乐观的一枚老gay。人生短暂,多少人会明白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样才是很重要的事情。
就纪录片而言太凑活了,就是一堆采访。全场最有意思的是老年同志舞厅的片段。我理想的影片应该选择一个侧重点而深入,如果能从这个迪厅展开,我想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纪录片。
看到很多处都很感动,特别是来来舞厅的段落,他们讲:在舞厅里我就是开心在做自己,有别人不接受我们,来骂我们,说我们卖屁眼的,死娘炮,我们就骂回去。自己不会骂,就找些会吵架的朋友来跟他们骂。他们这么乐观又顽强的面对着,只是想要自己的生活,听了又想哭又想笑。为他们感到骄傲。
讲真哦,拍的很一般,作为纪录片,真的没什么内涵~~
采访为主。小众组织中的多元,和互相凝聚的尝试
看着片子唤醒了好多记忆,看着上海的历史,脑海里回忆着杭州的历史~很多相同的画面,很多一直创造历史的朋友们正在继续创造着历史,很多新的朋友,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最后来来舞厅叔叔辈的画面,真的很有趣,很现实~最后缅怀亮马哥哥~还有kim~
上海LGBTQ社群15年的口述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影像纪录,这也是一个全中国同志社群的缩影,他们有不可抗拒的环境推动,有最早的一批行动者走在前面,那么对于其他国内城市可以从上海的历史经验中学到什么呢?这是我一直在观看过程中寻找的答案。其次这大大小小20多个不同的组织,团体,社群集合,他们除了各自五花八门的行动方式,有没有一个比较统一集中的运动思想,在为整个社群思考。
杭州单向空间点映忍了45分钟弃了,就是上海各个LGBTQ组织负责人对自己、自家业务的介绍、回顾,表达一下从事这些活动的“初心”之类的,信息浅表,也没什么美感和结构。这算是纪录片吗……
在1200bookshop看这部影片时,书店里挂了一幅标语:“这个世界会好的”,实在叫人感动。相比数十年前,LGBTQ群体的处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爱就是爱,仅此而已。为了证明这一既定事实,我们已牺牲了太多。当空间正在shrink,仍有一群可爱的人拥抱这样的无力感,在自我中挣扎,并拯救更多的人于泥潭之中,还原爱最本来的模样。我想这就是“酷儿”之“酷”。而我,不属于他们的一员,却依然希望彩虹能够永远盛开。
来拍个杭州的吧
作为该片的制片/摄影/剪辑工作的一员,非常荣幸和想起导演还有核心创作者们完成了这部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希望这部重现了许多上海LGBTQ社群记忆和过往的口述史纪录片能带给观众以温暖和激励!
1.我觉得凝聚的意义不仅在于交友或是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明白“如何做好自己去保护这个群体”。2.作为纪录片它做到了很记录,像是看了一个半小时的1818黄金眼。
这是按照“政论片”的思维拍摄的片子吗?都是LGBTQ的KOL,请问能讲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吗?感觉是两层皮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有陈列,没观点。
采访了在上海03至18十五年来为LGBTQ平权发声的诸多社团,NGO和一些知名人士的集合。历史资料难得,做这样的整理工作也非常有心,看到不少熟人很有趣哇,有种自己也进历史的恍惚感。但以纪录片来说如此汇编有点杂乱,显然每个采访都是经过剪辑删选的,那这个主旨脉络和剪辑目的有点理解不清,结果就是看着看着就迷乱了,而且真的会困的。还有题为上海酷儿,说真除了来来舞厅那三位上海老爷叔的典型做派堪称高潮外,其他内容和上海的关系很弱,上海好像只是背景和发生地。期待更多普通酷儿们的上海存在,不同年代,不同阶层,不同领域,将这两个标签表现得更为丰满。
QueerEast
临近结尾用敏敏的来来舞厅描绘出理想状态下的现实社区包容性
访谈录式纪录片,上海各大LGBTQ相关组织负责人的简介。#票价🌈#
一个城市的性少数群体现代平权记忆,没有激烈的战斗姿态呈现,力量在每个人做好自己专注的方向中自然生发。访谈光谱跨越的范围有限,可其中涵盖的对象类别已足够丰富(还可以更好,也限于影片体量和主题),观点的表达相对立体。展现的形式比较普通,更偏电视纪录片的质感,影像的资料价值更重。“这个世界从来匹配不上你的美好”,任重而道远。7/10
有些段落,比如老年男同志舞厅那些,都有扩展成优秀长片的能力。祝福怀揣希望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