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隐秘地表达着他对于基督教的讽刺~在他的镜头里,耶酥成为不折不扣的暴民领袖,混乱的制造者,愤青般地宣泄着自己怒火...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一样是个自闭,惟我独尊的狂妄者,妄想着控制每一个我为之付出过感情的人,诅咒每一个违背我意愿的人,这使我陷入深深的忧虑,我怎样才能找到出路呢?然而出路真的是正确且必须的吗?
极端虔诚的基督徒帕索里尼当然只会用极端庄重、认真、严肃地态度来展现这段故事。舞台剧感极强,但在镜头选择上却史诗电影般。
为天地立心,为圣人作传。最忠实于《圣经•新约》的耶稣传,句句有出处,字字有来历。
2019-10-25重看;一部马克思主义者拍摄的有神论作品,竟也如此宝相庄严,布道的狂热情绪与训诫方式如人间倒影,赞美神选角,不惟是如画中人般的基督,群演也是熠熠生辉,深刻展现何为人间大美大恶——每一丝皱纹,每一个眼神都融进历史演进的悲喜。几乎原样复刻福音书的台词凝炼庄重肃穆,格局雄浑壮阔,非职业演员的脸孔上都流露出朴素安宁的表情,竟完全契合爱与宽仁的精神殉难时刻脸上的光斑正是不灭之希望;具有完美形象的耶稣,弃绝人寰伦理,抛却肉身凡胎,奔赴大义之爱,“想进天国的人虽多,选中的却少。”千古流传的奥义原来都是人间至善至美的普世真理。
感觉到片尾耶稣受难时,有点“泄气”了,草草了事的感觉。但这仍然是最好的耶稣电影,几乎每个人物都像石像般庄严。耶稣大部分时间严肃而抑郁,用音韵铿锵的意大利语怒斥法利赛人,太好听了。好莱坞拍不出这样一位极其素朴庄严的耶稣,反倒是欧洲的无神论左派基佬拍出来了。
帕索里尼第四部长片,1964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这片可以和老马[基督最后的诱惑]对照着看,前者是无神论者拍出的完全忠于圣经文本的耶稣传,后者则是虔诚基督徒谱写的最离经叛道的耶稣诠释,但两部都同样伟大。黑白影像,摄影考究如诗,选角还原度高,配乐极佳(巴赫莫扎特蓝调灵歌圣乐混用)。(9.5/10)
看不下去了先评分。感慨圣经故事真的太过温顺,凡是信者皆有其往,不信者不顺从者会有灾祸,其实我也并不认同这样的观念。人物镜头大多是中近景,最开始还能体会到肃穆庄严,长达一个半小时就变成了疲惫折磨。好多都用音乐和神情来传达情绪,前半段台词不多,古典归古典,但寡味也是真的寡味。最喜欢圣母的那几个镜头,真的透露出童真和纯洁神圣,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看了十分钟后第一次在电影院里面睡着了半个小时,起来又看了半小时怎么还没结束
比较忠实于《马太福音》,就连对话和耶稣的布道用的都是圣经原文(所以看的时候要备一本“圣经”啊)!——可是,那些评论所谓的共产主义色彩体现在哪里呢?(今日惊闻阿甘本同学在其中饰演一小角色…………)
完全把马太福音当剧本拍的,结果就是读经时候懵的句子,看电影一样懵。每个人物都好像现实生活里的人,玛利亚当年应该就是这么小。帕索里尼的意思会不会是,我把这段故事忠诚、老实、完整地展现给你们看,不带任何意见,你们自己去做信仰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附体,一看就是意大利共产党的思路,神迹被置换成激进意志的说教,而我们都是历史的难民。保卫基督就是保卫马克思,只有马克思能拯救世界,天国就是乌托邦
从这里知道了Woodstock的开场曲"Freedom"的歌词来自19世纪的黑奴福音SometimesIFeelLikeaMotherlessChild;无神论者拍出的宗教片,结果却比任何宗教片都更加忠于新约原著,也许在自然主义的背后,帕索里尼依然隐藏了自己的政治宗教观点在里面吧
大部分宗教(特别基督教)是“人类—地球”这个生态永动机的自损而绝不是什么润滑油——它起不了真正的做用,它像过度包装的月饼,看起来越美损害得越多。PS:这部电影很美。
拍这部电影不容易,奇的是帕索里尼是无神论者、共产主义者。片子的仪式感很强,配乐也赞,各种对白也相当终于原著。不过大量业余演员和全是废墟般的场景,让片子的土腥味很重,他的片子都这样吧。
中世纪神迹剧与受难剧的精神,在帕索里尼的改编中复活了:因影片摒弃诠释而放任文本先行,故它只需显现为章节片断式的联缀,保持转述的语气而无需考虑节奏的再组织;演员亦如神职人员般始终存有演示的距离,甚至几段配乐也是"罐头音乐"性质的,仅起到某种提示的作用.但本片又远不止于宗教剧式的搬演,在罔顾空间关系的大远景-大特写的剪辑模式下,不加修饰而少有表情的面孔占据影像核心,仿佛自带一种力场,这神秘之物提供着作品发展的动力――一种几不可解的神话的逻辑.对于众多人物,摄影机保持为简单的正面审视,或平等的摇镜扫视;而对耶稣则大量呈现其背面,不断展示其转身,回头,抬起目光的动作,令面部影像处于持续的否定与流变之中,这力量自虚无中生成,从平凡中超拔的无穷历程,乃是一种变容(Transfiguration).
人不是为食物而生;不要试探你的主;你只能信任你的主。脸似金城武的基督会水上漂。意念一闪,食物增倍。见富人不施舍,他就说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变态公主说要施洗者的脑袋玩。复活后没有丈夫和妻子,都是上帝的妻子。“我会和你们在一起在一起,直到世界末日”。被钉十字架一声吼房屋倒。
太色了。。。。。。。。。。圣子受难,我永远的性癖,好想把耶稣按在地上。。。。。不多说了我必须去看一部布努埃尔降火。。。。。。💦
JesusisaGay
電影展現了近乎詩,也接近神話式邏輯,耶穌在無神論柏氏的鏡頭下,是一位(馬克思思維式)革命者和智者,他來到這個世界要破壞規則,階級,偽善的貴族和富人,還有將知識給予孩子,他如此張狂而孤高,帶著殉道者的熱情,只因人的愚昧和無知,將耶穌殺死。每一張非專業演員面孔裡,帶著狂熱又平凡的美。
圣经熟悉的字句在影像中皎洁起来,神圣起来,仿佛真有那故去的邈远的神迹,在等待一场信仰的构成。看着崩坏世道,曾也希望有个救世主,能清洗一番,但救世之所以成为必须,无非印证了积重难返,这种矛盾,早就凝固在十字架上耶稣的伤口里。所以十年后拍索多玛,也够有意思。标记想看的第3056天,在资料馆看了,难得有一场帕索里尼不在周末。
这次意大利电影展上座率100%,目之所及的瞌睡率也是100%的片子。看到耶稣说“窄门”那一段,我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迅速回忆起了当年看纪德作品的感受,总觉着最近很适合再把其他几本捡起来看。还有,阿甘本年轻时候真挺俊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