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打脸新女性,但导演还是把这个saucy的角色给了相好欧阳莎菲。
几十年前的片子。里面很多台词都非常犀利,面对的困境也还是一模一样的。家庭、工作如何平衡?能干的女性,怎么摆平丈夫的怨气?靠什么,智慧、还是隐忍?还是在风中飘…
以一大场外景戏开场真是清新舒服。表面上是女权主义,实际上还是讲夫妻关系与家庭生活的。另外还顺道讽刺了富家小姐所谓的女权,不过是借着这名头吃饭跳舞演讲作秀罢了。那时候的喜剧总有相声段子的感觉,不光对白,站位都像。
很新锐,很犀利1945年的片子现在看起来还津津有味。
反女權?
追求事业的女人一定当不成贤妻良母?摩登女性的归宿还是要以丈夫子女为主?
中国的娜拉从来都不是因为出走家庭而成为“新人”的,从这点看,30年代的《女儿经》,40年代的《摩登女性》和50年代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构成有趣又连贯的互文性阅读。《摩登女性》中的喜剧元素,构成一幕幕生活轻喜剧,云珍美云,褒谁抑谁,一目了然。当然,仆人般的主妇,同样不被赞扬。
补.初二寒假时看的。(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电影妙,只因剧本比较强!婚姻的契约或许并非是一个如新女性假想反抗中的对立物,但也并非是一个两人从一开始就可以直接看清楚弄明白的赤裸真相。反讽的未必是摩登女性,生活有多个回合的转折,多重反复的的较量,多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打成的偈子。你明白不能做生活的奴隶,但做了“主人”又怎样?夫妻关系原没有主客之分,男女连合也本仅是生灵谐趣的一种。太执着的,最后获得的必定都是反过来对自己的否定。
40年代对于“伪女权主义”的批判,挺有意思。其实女主角也可以看成是女版的“华威先生”。
没想到香港电影里的老妈子专业户欧阳莎菲,竟从民国时期就从影了,失敬失敬!屠导夫妇合作的这部《摩登女性》完全打脸阮玲玉《新女性》:再厉害的职场女性没有完整的家庭,仍然是一种遗憾!
中国人对待一切事物的看法终归回到中庸圆融,对女权,对家庭、对新时代都是这样。
对女性面临的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作了汇总展示。最终落到家庭才是女性的最终归宿,虽在今天看来是“落后”,但女强人对家庭的疏忽往往仍被用遗憾的口吻提及。抛弃男女平等层面的考量,持家其实是个技术活。所以主内未必是落后,向外也未必就是解放。一切还要看个人是抱着怎样的觉悟去做。
有几个演员是棒读啊。
感觉女主还是小孩子脾气,心性不定,或许也是许多人的通病。欧阳莎菲最后一套衣服撞衫白虹,一模一样。
中国的娜拉还是走不出家庭,走出去还会走回来,心甘情愿大彻大悟地走回来。跳跳舞吃吃饭是富家小姐的女权,极具讽刺。导演的主观意识太强烈了,对云珍和美云的褒贬太明显了。典型的男性视角里的女权——浪子回头金不换。
固定镜头加上大段的感悟式台词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老电影浓厚的说教意味现在看可能是最让人讨厌的特点之一了。值得看一看的地方可能仅在于当时的社会风尚、人思考的议题以及对此的观念,包括创作者的态度。
被架空的摩登女性,本质上还是居家过日子。娜拉出走也只能走到楼上去的年代。(为什么说电影原著是张爱玲?张爱玲的什么?我是失忆了吗?)
张爱玲编剧?幽默感十足,观点倒是前卫,但最后还是回归家庭。可以好好研究这个。
《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