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0秒才入戏的女主角和复杂难辨的主题。
自身逻辑很成问题的长镜头跟拍很矫情女主很面瘫的难得的不讨人喜欢的战争片
三星半。记住她最后的眼泪,夹杂着耻辱、无助、控诉、对生命的无法选择。大部分时间里都令人如坐针毡,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让人的灵魂出窍。沉默的,也是有力的一场记录。
或许因为这片儿一直是一种旁观的姿态。。所以对于女主的情感没有产生很大的共鸣。。仅仅感叹于生命在大环境下的无奈。。以及活着最重要。。
一直没有想明白女主角的这种做法是对是错,同牢房固守尊严的女人最后同样活着出来了,而且还没怀上孩子。这部电影的道德和价值观让人很费解,也许生存法则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可能的活着,虽然最后母爱确实够伟大,但只能说这个可怜的女孩子在自作聪明自作自受!这太矛盾了!★★★★
战争让人变成禽兽,道德和尊严不能两全的苟活,选哪一项都会留下长久创伤。情感充沛,但呈现太直接太饱和,有操控、说教之嫌。想来也不能怪导演,如此悲惨的一段历史,却至今都鲜有提及。7/10
说她不幸却又很幸运,说她是自己争来的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她遇到的那个长官最后还放了她。那个长官说得对,我有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像你不得不讨好我来生存一样。
波黑人道片。
战争放到什么年代都是这样烧杀抢掠,想活着的人也总能找到办法。
剪辑有些拖拉真人真事挺震撼
#BJIFF#三星半。因为是一场战争为背景的相近题材,所以血与蜜之地和该片很多细节相同。影片后段很多镜头表达模糊,似乎有很明确的意思,但由于拖沓又变得不确定。
母爱真是伟大
太拖沓。
清晰明澈的标本。只是指蝴蝶。墙上的苍蝇。背后的十字架,读的什么书?别浪费你的时间来恨我。极冷静平淡的叙事,剔除了一切枝蔓,甚至最后回到文明世界,没有父母亲人的陪伴(只在破羊水出血时出现了几秒)带来的纷扰,只是静静生下孩子,本能地哺乳。
为了得到宣扬人道主义,谴责战争罪恶的效果,只要一篇新闻稿就够了,用不着拍俩小时电影,看了渗的慌。你说它过了吧,它又是真实故事;你说它效果强烈吧,但以使人不舒服而达到效果强烈,其实也没啥技术难度。看了这片之后呢?赶紧给国际人道组织捐款然后就浑身舒服了是吗。
好片子,
战争时期有强制慰安妇,好不容易迎来了所谓的和平年代,却又诞生了200万被贩卖的妇女。为什么会这样?无外乎就是,人始终改不了的兽性。但愿上帝保佑这些人不下地狱吧!
的确,为了生存要不择手段,但少女这样做代价太大。最后一幕真是让人心酸。
松散,叙事和表现力略显不够;到底为什么“仿佛我不在那儿”?一幕印象深刻:萨米呀生孩子时痛叫的声音,同时隐下第一次被三个男人强暴时的痛叫声。P.S.看豆瓣主演介绍,以为斯特兰演的是那位军官,结果只是客串出场;&适合一个人看吧…
晚上花了两个小时在知乎上普及了一下巴尔干的历史,获益匪浅。民族矛盾归根到底还是人的信仰不同造成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国家这个虚无的东西,不过是某些人以权力来达到某些目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