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后311时期日本催生了一大批这种剧情断裂的电影,像是看私人回忆相册,但这种回忆又不来自过去,我昨天逛街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看到很多熟悉的场景,日常又温馨,但这些场景我没有经历过,好像是我从未来借走的,也可能我从未拥有过,但它如此真切,它存放着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无意识的、凝视的,或者是从别的历史事件移花接木过来的。我昨天不断想《我离家了,但……》,大概就是这种恍惚感
3.7
已收
4.5
【3.3】被缝合好的变故通过一种命运般的偶遇和执念再悄悄渗血,对停滞的时间或者希望时间停滞的捕捉投射到拍摄上,再以一种确认的方式让这种停滞漾开隐隐的歌声。
Wu~把樹葉味的夢盛進相紙里,風拂過時就會奏起記憶中的旋律。
非常的日风小清新
ポスト311映画的又一典型。将311经验乃至日本集体记忆当中,对无法控制的突发灾难这一概念进行再编,编制出了一起不知有无凶手的天降灾难。分崩离析的经验者:死者,疑似的凶手,记录者,被抛在这世上的生存者。弱关系的表现,相互支撑形成新的庇护所,甚至在最后的聚会当中有种被集体收养的感觉。为啥要在各处像是强迫症一样突出电车的存在,但我怎么都不觉得电车在这部片子里真的有什么符号上的意义。镜头视角和焦段是冷眼旁观的,除了两段主角变成参与者的桥段之外人物也很松散,但这两段中仍然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格格不入。总而言之这部片子真的好难味わう,好多细节实在是不回看就无法察觉诶...
觀影過程中以為在看柏林學派的電影,如果AngelaSchanelec到日本拍電影大概就是長成這樣吧,斷裂敘事、情感節制、情節曖昧不明,體現seeingbutnotknowing。熱衷攝影的園藝工人有天在車站拍到了一位後來墜軌身亡的婦人的照片,男主角立刻跟蹤(疑似)兇手卻又不了了之;後來他又在相機店識了女主角,他開始約女生出去,約會後意外發現她就是那位婦人的女兒,劇情這時才連接起來,電影卻也快要進入尾聲。(電影裡騎機車在城市裡穿梭以及機車行的場景乍看都還誤以為是在台灣取景。)
4.5+生活的发现//世界随时都可以天翻地覆——地板在我们头顶上,天花板在脚底下;在放弃采光的位置里:欣赏这漂浮的街区/随着时间流逝,损失和哀痛就成了日常事件。被KyoshiSugita延展的时间...311后仍遗留些阵痛?他们肯定也意识到了自身的动荡,他们的存在其实依赖于言语和城市及其氛围:可迁徙、流动性的游魂;能够幸存的方法是保持距离不要一步到位。有点像先接近,再后退的舞步。
拒绝那些非日常性的造型或是符号意味,戏剧消解到这种程度于我来说一切都刚好,我还是很吃这种气息和感受的。
1080p英字
你日這種獨立電影的元素同質化也太嚴重了。。。總是漫遊+偶遇/巧遇+(記憶)復甦,拍法上也沒什麼不同。能看出導演想法的可能也就在那兩場群體活動上,主角由記錄者變為參與者,再到最後向觀眾解謎;一个俗套的谜底。女人失聲痛哭。這時,主角所堅持的愛好以及因此而遭遇的冷眼似乎都有了意義,和故事的彌合一起發生了。@2022-01-030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