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太弱了,典型的没有灵魂的类型片,FIRST这次颁奖的操作特别败好感hhh
有些动机实在想不明白,那几个为什么都要争取护林员的信任,一不能打,二没有食物,有啥好处?难道就是为了看他的日记?为什么都饿得头晕眼花走不动道了,还不拿干硬的馍泡开水吃下去,这些人难道没有一点生活经验?
静止时钟,无肉羊蝎,离婚信,烤全兔,两片红布,汉人老乡皆不可信,吞冰酗酒茫然求存……叙事巧合过多,捕兽夹被遗忘,就类型片看情节编排有点不太合格,但寓言般的结尾确实让故事升华(请强行忽略过审字幕)。后生可畏,首作鼓励加一星
抛开电影,还是要感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般家庭孩子的处女作,哪来机会得到这样高配置的制作团队全力以赴。#期待《藏地白皮书》
挺无聊的,没想到这么类型化,是个入门影迷都会和《罗生门》里的多视角不可靠叙述联系上,还是少看点昆汀多看点福特、安东尼曼什么的吧。另外看到访谈里提到导演喜欢洪,有没有想过多研究一下洪最爱的布列松或仅仅《乡村牧师日记》,护林员可以成为一个布列松式苦行僧的角色,他内心的煎熬、灵魂的状态、他的日记、他对时间的感受…都可以再深入挖掘,而本片后半段完全被交给了无聊的外部悬疑。
就算拼爹,也是导二代里的可造之材。
逻辑推理类的文艺作品应该再多些,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用逻辑推理和一手史料研究那段历史。
为什么不把通缉令发给护林员
#16FIRST#有点名不副实,虽然是处女作但是吹过了。节奏是个大问题,从第一场就能看得出叙事效率的低下,自吃兔肉后节奏更是一落千丈。而且真的不是给上四五个特写就说是线索了,然后让观众去看谁是狼,不过导演自己说的正确,在暴风雪来临的时候一切都不重要了。但我认为这也仅仅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理由罢了,如果真的要对标八恶人对标老无所依,还是有太多要提升…关键也在于这片子里的藏族元素很少,就感觉换成东北话就完全是另一部不突兀的电影
所以为什么要插入一段老婆出轨协议离婚的细节?
放弃了社会面的探讨,也不追求人物内心深度,谋求不可靠叙事所带来的悬疑,确实接近网络大电影的表达,可幸有一线幕后主创加成和带跑,修饰成了一部院线作品。
把国内新一代导演全部的特写额度用掉了大约98%
在屋子里被三个人围着的桑杰就像在玩剧本杀的我
人家的毕业作品…也是头一次见把调色指导放前面的
墙上的钟不走,却知过去了半个钟。寻得到林中屋,却在雪林里迷了路。如果不在日记里记录,真相就会被扭转。如果不会给枪支上膛,身份就会被调换。有枪的猎人用野兔果腹,盗猎的恶人靠警号护身,今日逢英雄相会,把护林员当成鹿放生看看能不能活。人有红绳皮靴猎枪暴露身份,鹿却用失却的鹿茸设下陷阱。
16届First影展露天放映的第一场,导演是万玛才旦的儿子,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才23岁,是北电的毕业作品。看完不得不感叹,生在罗马的人的确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成就。整个片子感觉非常成熟,毫不生涩,不论从文本,叙事,声画,表演来说都是非常类型的院线水准。我特别赞赏的一点是导演用了藏地背景,盗猎题材讲了一个悬疑犯罪的类型片,这一点对于年轻导演真的非常难得。年轻导演大多沉溺于让观众一头雾水的自我表达,能扎扎实实的拍好类型片,给类型片寻找新意才是国产电影需要的人才,我更期待导演未来能拍全汉语,甚至好莱坞的影片。
16thFirst,拍得很成熟,能看出各个环节都很有钱,(但已经没有什么藏地电影的感觉了)最终拿了最佳影片也无可厚非吧。只是想感叹一句,有人脉和没人脉,差别真的很大。
一个半小时的阿瓦隆,根宝是白痴,警察跟护林员是忠臣,马春芽是爪牙,鹿是梅林
绝顶无聊的猜谜电影。视点上蹿下跳,动线一团乱麻,求不要在没有故事的脸上浪费太多特写镜头。
在日本看到龙标感觉太特别了。第一排观感虽然欠佳,但片子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李丹枫的声音设计很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