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长的说话做派,温文儒雅,有礼有节,上高的老表们也很淳朴,有着真正的民国范儿。每每想到,历史上有过这般国家虽内忧外患,民众却民气十足的年代,就觉得真心的向往与怀念。最不能忘的是,黄县长说,很多年以后,会有人记得我们吗?他的声音里,有种淡淡的悲怆。
朴实无华的故事与镜头,传递着真情。
风骨,耿介,高傲,克制,缓慢,古雅,全都是:赤子情怀,青山英烈。
所谓仁政,就是轻徭减税,让百姓精做土地,教导子弟孝悌忠义。感受仁政教化的人,有忠信,知廉耻,遇事才能向前;而不施仁政者,人民就不支持政权,就会背叛。故仁者无敌,唯有仁义。形而上主题,竟从一部小制作得以体现,且完成度极高,让人惊喜感慨。烂片原因各异,好片却必然是各方面都好。五星鼓励。
故事挺好的,但作为电影这分数太虚了吧……
非常难得的本土题材+传统主旋律+战争电影,导演用100分钟告诉大家什么叫克制,几乎能与市面上所有的商业电影形成鲜明对比,但也没有落入文艺片矫情造作的俗套,我非常喜欢!
上高会战,文系为主的战争片,以文人的视角、以文雅的方式、以家乡的情怀表现战争。
同样是在王阳明立功的江西,战争中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功、德、言,用电影语言描绘了读书人的理想。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啊!”→“后世的人们,你们还会记得那些战死的兵吗?你们还会记得那些淳朴的上高老表吗?”→一度把我看得泪腺触动,可惜电影受于成本等条件的限制没能拍得更精致考究一些,尤其是战争场面,只是用一些稀少戏份或台词字幕交代。尽管如此,《我的上高》作品的诚意于我而言依然胜过某些大投资国产战争片。
cctv6两会期间放的,居然讲的是国民政府的清官,这种主旋律电影居然看的极其过瘾,在任何时代任何政权下这种官吏都是人民的福气。
1941年3月江西南昌,闻名中外的“上高会战”又称“上高战役”或“锦江会战”,被称为是上世纪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选材角度很不错,没有讲前方战场战斗有多么激烈,也没有描述后方老百姓有多么困苦,而是用儒家思想的县官怎么维护战乱时老百姓的生活,之后如何安排老百姓支援官兵打仗,军民同心的故事
君子的风骨与力量,和军人的交锋还挺有意思的。
是的,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居然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儒雅、正直、对妻儿的温柔、智慧、还有铮铮铁骨,让你觉得,生而为人,即使付出很多代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还是非常值得的!刚刚看完,无意中看到的,很好的平实沉稳的国产片,要加一百个赞!
挑电影的时候其实会避开主旋律电影但这部电影还算不错,虽然淡化了国军民国时期的文人风骨让人神往
出乎意料,这部电影虽然一看成本就低,但拍得还挺用心的,前半部虽然有所粉饰,但填补了抗战戏的空白,甚至有点历史影像志的意思,而看到结尾,虽说肯定是我多心,居然想起了《七武士》……
催泪
没有荷尔蒙飙升的战斗场面,但有细致入微的感动
不太写实~
此剧最大问题是,县长那套修身合板的中山装!唉..........其他的嘛,演员用力,剧本用情,历史用真,观众用心!
央六,娓娓道来,好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