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能奔赴由另一个男人决定的生活,但是还有紧紧握着的明天
原来家暴只是权力机关的隐喻。所以结尾不会是一场私奔。
这个片子的感觉就是自己给自己绊倒了,为了藏一个事情,你就不能提前解释它甚至也不能暗示它,于是私人和公共性之间就形成了极大程度的断裂,而且从本质上说,国体公投和父权制之间也并非充分必要,投下国王并不会天然地实现真正的进步,该在的还都在,没宏大到点儿上。
意大利影后的导演处女作,成为了2023年意大利全国票房冠军,也是意大利有史以来票房top9的电影。黑白画质的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罗马,聚焦一个底层妇女的日常,家暴的丈夫、苛刻的公共、不听话的孩子、酸葡萄的邻居以及暧昧的美国兵,用意大利式的喜剧来表达生活的苦闷和悲伤,最后的结尾出乎意料,“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那一年意大利女性首次有了投票的权力,这部看似生活气质的片子内核其实是女性意识的崛起,这比起靠减肥取得成功的那种女性题材,高级太多了。(我没有映射)
从4:3的画幅展开也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传统出发做家务时俯视镜头框定家庭空间辗转于低薪工作时移镜头丈量奔波动线被切割的时间和空间都直指女性贫困的源头同时导演对家庭暴力的刻画真正做到了不带窥淫癖不消费女性苦难施暴的场景被编排成滑稽怪诞的双人舞鼻血和脖子上的掐痕则是用特效做出来的这些“假”的搬演反更有效也更有力地凸显了暴力的平庸和荒谬
观影前没看简介,未曾想到是以喜剧(x的方式,来展现了女性日常遭遇的暴力、女性投票权、女性互助与解放等沉重话题,结尾更是完全意料之外,一整个哭到崩溃。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我们许诺一个不同于自己的、更好的未来。1300万女性出现在那里,用行动来作为回答。影像上亮点也很多,家暴场景使用歌舞作为呈现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对家暴受害者的剥削,镜头聚焦在了被家暴者的伤痕之上。最后“闭上嘴巴”那段,可以入选影片年度女性时刻了。///搜了下资料,影片是PaolaCortellesi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同时也是她的导演首部长作,同时还是2023年意大利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为她鼓掌!
前面将家暴铺垫的那么深沉,不忍女儿重蹈覆辙甚至略微黑化,人物弧线很清晰,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碎的伟大女性,最后只用一张自己的选票来抵消她日夜经历的苦厄的生活,我实在难以接受,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塌方式的烂尾啊。好比我每天都要被电击1000下,最后给我的解决方案是给我换个木头笼子……
起初,我以为是一封故乡的召唤,接着我以为是一章旧梦的约定,后来我以为是一张远离的通行,原来的原来是一张自由的情书沉默和逃避,对立和撕扯解决不了任何,只有反抗才有明天
昨天在Barberini电影院看了这个电影,很好看而且差不多都听懂了,本来我以为会有很多罗马方言肯定看不太懂。从电影院出来发现有好几个妈妈带了小女儿去看这个电影,有个小女孩在厕所里一直哭,问她妈妈“didsheleave”“whatwouldhappen”“issheokay”?她的妈妈安慰她“sheisfine”对这个小女孩来说很可怕的故事在三十年以前还是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很欣慰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看电影的时候大家肯定都期待她最后离开丈夫离开这个家,但是电影里这样的结局是更好的,逃离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好的出路当然是改变,变得更好。
我收到选票比收到情书还激动,我像情书一样攥紧选票,我穿上新裙涂上口红,我蓄谋已久昂首奔跑,但这次我不为爱情而奔跑,我为了自由为了权益奔赴明天。因为我知道情书曾让我身陷泥沼,只有选票争取来的权益才牢靠。
真正高级的女权电影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呈现苦难的生活最后我们都以为她会跟随爱人私奔哪知道呀真正的自由从来都不是逃离魔窟而是为自己选择明天因为还有明天!“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
看海报还以为是新现实主义老电影,确实意大利战后的“罗马妈妈”形象很适合在今天重新搬上荧幕表现女性议题。事实上,影片只有片名前一段室内戏致敬了新现实主义调度,整部影片风格很现代,同时充满经典的意大利式喜剧家庭抓马,正如《被诱惑被遗弃的女人》中那样,女性的苦难、父权的压抑以一种苦中作乐又黑色幽默的形式讲述,编导有所创新的部分,是将家暴以歌舞片方式呈现,或美妙或变形的歌声加深了父权病态的自恋,既古典又现代的观感。同时剧作上又用母女关系作线索,离开婚姻的母亲与渴望婚姻的女儿作矛盾,女性理解的传递都在不言中。影片优点集中体现在结尾,本以为要“廊桥不再遗梦”,画风一转却把场景推进了抹去口红、投下选票,编导非常清晰地明白女性要真正改变命运不是再传递到下一个男人,国家的命运和女性自己的命运要有明天,需要自决
一年一度的妇女节保留活动,今年很幸运地挑中了对胃口的一部。女导演女编剧女主演,对性别暴力的呈现非常合适,理所应当的票房冠军。结局的处理简直是神来之笔,逃离很好,但改变更好。今天过去,还有明天。电影在革新,历史在进步,女性在走向更好的未来。
真正的女权、女性主义电影。女主演就是女导演,拍出来了这个题材应有的深度和意义。国内上映/国内平台有片源后,强烈建议大家观看。(2023年拍的1946年的故事,所以是黑白片)
“她无数次向神明祷告,以自己无力的前程,祈祷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她献祭了她的自我,才成全了女儿的自我”,“将自己的自我压缩到无限小,她全部的力量和底气其实都来自于她的女儿”,1946年意大利版的张晓霞为女儿炸了酒吧。她有两个儿子,但都只是群演。
含着眼泪看看完的喜欢自己剪裁的斑点上衣喜欢把婚纱钱用作读书钱更喜欢那封一直被以为是情书的选票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来都不是她的解放之路女性的解放不是简单逃离某片土地就可以实现的女主跑过修车铺时毫不停留的身姿是朝向自己目标的决心与勇气“不愿过你那样的生活”的女儿是母亲的勇气和底气她想让自己孩子知道“也可以不过这样的生活”本该享受革命解放成果的女性到底是被谁/什么背叛了?
没想到是讲这个的,只是困惑她的决定为什么还包括决定别人的命运呢?
差点没认出来Mastandrea,增肥了?演得真好,好得我想打死他😓结尾的plottwist简直催泪炸弹,准女婿“上班不要涂口红”和女主擦掉口红抿选票前后呼应了。用现代商业片思路(选歌加分)结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结尾《罗马11时》)和意大利喜剧(尤其是VM的表演)的光荣传统自导自演做出23年意大利票房年冠,甚至高于芭比,当之无愧。和老情人私奔无法改变这个国家(or可以理解为润出去),走出去投票才能。还有做得很扎实的母女情。像是有底蕴版贾玲。
2024.03.29:《还有明天》最近上了豆瓣热门电影、选上一周口碑电影榜第5,没想到这个条目就2张海报、1张截图,现在豆瓣电影维护新片条目的标准降得这么低吗?还是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这么随便?……第N次无薪酬地给豆瓣条目“添砖加瓦”,搬运上传了在IMDb和TMDb网站找到的3张海报、11张剧照。——2024.03.30:《还有明天》昨晚登上一周口碑电影榜第1,今日终于观影。2023年的意大利票房冠军影片竟然是部讲述1946年悲惨家庭生活的黑白电影,真是让我意外。看到女儿突然出现在母亲身后、拿文件给母亲时,泪腺触动;而母亲投完票之后、望向女儿跟随插曲闭着嘴唱歌+最后的结尾,则让我流出了眼泪。——在现实面前,有些人生不由自主,有些权利来之不易。
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