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繁荣一直是周边乡村劳动力作为耗材不断向城市供应而造就的,但是自以为能沾上洋人边儿老克勒们,以及自以为能沾上老克勒的边儿的上只角居民们却只认为是洋大人的功劳,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呢……
“拿摩温”这个词以前听奶奶讲起过。旧社会老百姓被帝国主义压榨、剥削,受尽苦难和折磨。不禁感叹自己生活在新中国的好时代,不愁吃来不愁穿,和奶奶那一代比起来,我是有多幸福。希望祖国越来越来好。
莫名觉得还挺带感,看到一半被唱的有点头疼。。。大概沪剧唱腔太高不适应
看的是修复版的,画质很清晰,不过影片中人物苦的感觉就消失了很多.....另外,上海话真好听。
这就是夏老写的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沪剧院不复排全剧,2000年复排过一次,现在舞台上老演隔墙对唱还有启发杨桂英了。里面那个领事居然是于飞老师演的。筱爱琴当时才30岁,另外演刘英的邵滨孙和筱爱琴现实中也是夫妻,筱是邵的第一任妻子。学习强国居然有这电影。邵老的调门真高,沪剧小生里调门最高了。
五卅运动题材,很珍贵
五四、工人运动、租界抗议,动作场面差点意思。
1925年上海工人运动,顾正红烈士牺牲,后来导致五卅运动,时间过去了近100年,好好怀旧一下吧。另外B站的链接贴错了,贴的是2007年朱亚文版本的另一部同名电影。
看过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