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戏太有意思了,主角是一个墙角哈哈
歌德学院放映。非常喜欢导演对空间的选择——一个房子的转角,它就像一个通道,连接着每个人,但每个人也在通向不同目的地的端口错位,这和他们彼此的关系不谋而合。房间的大转角被放置在舞台中区偏左,属于视觉效果非常强的部分了,那种棱角、刻板、固化也像是对剧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背书。看的过程中不断想到契诃夫,的确有一些相似的表达,但感觉对人物的刻画没那么戳在人心尖儿上,也正是这种比较让我意识到契诃夫对人物那种浑然天成的把握有多珍贵。
“我是轨迹不稳定的恒星,你们是围绕系统转的太阳之子”不问家事的帕维尔与不闻窗外事的小资产阶级及其雇佣者,人和人缠绕着,欲望链条交织,互为阻碍与救赎,嘈杂并行,就像桌球的连番碰撞。革命的隐晦指向被压缩于一室,消解为微观具体的女性主义与阶级差异议题。
纯现实主义,不太在我的审美上。影像为舞台加分了。
上帝把情感病毒散播给人类,然后自己假装救世主。
真的好Ibsen……感觉是很德国的戏/历史包袱和当代疫情
【20230926上海young剧场】第一次看德国话剧,符合我对哲学之国的刻板印象。。很喜欢里面的服化,女主人的绿色和妹妹的绿鞋子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呼应,但我印象深刻。男主的西装和衬衫,电影人的领带也很有记忆点。本来以为是群像但最后的高潮又感觉并没有把所有人物线收束,有些未尽兴。
太有意思了!9.26young剧场
哪有什么太阳之子哟~蛋白质鸡子罢了~只能说中国观众对于隐晦的资产阶级自我陶醉即使不陌生也是缺乏痛感的,相对来说皮带老师大大之流倒更熟悉一些;就像对于过去三年的痛感,欧人也远远不能与我们相比。
看了评论才知道是高尔基的原著,还以为是影射过去三年,sigh。
3.5|中规中矩的改编,没有太多表达意图|有点妙的室内布景细节(但真的就是这么一间谁都可以进进出出的资产阶级的家)|干杯吧,让我们抛弃乱七八糟的“先锋”回归传统戏剧|疫情实情利用得实在一般|角色设定过于老派莫得灵魂)|男红女绿(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
@young剧场柏林戏剧节剧目放映。2.5舞台空间设计很精巧,文本有佳句,但整体观看体验挺挑战耐心:所有角色的走位都是慌乱而失序的,表演主打一个神经质(集体可云上身。剪辑抽风,景别切换总是突如其来,特写给得意义不明,几场情绪爆发戏的节奏被切得稀碎;舞台全景用了几次仰拍角度(是舞台搭太高了??;以及可怕的耳麦收声,空间感尽失,所有的人声都一样近。德米特里的红皮衣和伊莲娜的绿皮衣抢眼
没啥人味儿
叽里咕噜叽里咕噜砰有点像契诃夫?承重柱真是又吸睛又碍眼的
2023.9.2317:40-19:25德领馆文教处
2023.09.2317:30上海德领馆文化处打卡;普通的现实主义排法,基本遵循高尔基原著,戏剧构作在文本上主要是删减,把画家角色身份转换为电影制作人。知识分子和群众脱节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
票房不好呼吁形式回归内容可是真的很无趣啊中途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