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故事/题材很好,但呈现出来的内容有些单调。主角曾伟的通透、好强,很让人欣赏敬佩。
#2022GZDOC线上展#题材很好,虽然拍摄周期明显很短,人物曾伟自有魅力,逻辑清晰的确应该有专业服务人员进行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使他们能保证正常的生活【对于我在说什么这件事,我太在乎和太需要了,这是我的第一需要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很重要在社会生活中,听不懂的人是绝大多数人们都充满自己的观念其实人们根本不听你在说什么和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跟他无法沟通和交流那我们就不必真正地懂得和了解我们就用面具保持一个表面的关系无论你说什么都是对的无论我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2022GZDOC线上展映】聚焦使用假肢群体的一部片子,从选题上确实又是国内纪录片创作的一个突破,为大家展现了这个群体所遭遇的困难以及当前我国假肢市场的现状。全片基本上就聚焦在曾伟一次买假肢的经历,从而串联起假肢使用者、假肢销售商等一系列遇到的人物,但最后成片竟如此无聊也是属实没有想到,大段大段的个人陈述以及无聊至极的人物对话让人忍不住倍速,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漯河种菜的大哥。这种题材的纪录片没有对弱势群体家属的展现是致命的,而本片就恰恰如此,因此个人认为本片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不完整的,仅能从其题材上去鼓励它的价值。本片是此次展映中唯一一部全程拍摄于疫情暴发后的片子,但片中对于疫情是几乎没有呈现的,很期待后疫情时代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对新冠疫情或作为主线或作为一个变量呈现于其作品当中。
姐姐的老公对她真的很好啊。有种人就是自恋行人格,她觉得你饿你就饿,你饱你就饱。你觉得什么就是什么,我只会说好。大家都带着面具生活。
社会议题很好,但是观感不好......
“不养孩子养假肢。”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真正的爱是了解、懂得。
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某种意义上可以标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19thGZDOC线上展映。〖4.5〗那个教师对生活、对自我、对爱情、对周围有深刻的探索;那对半百夫妻或许是被迫的超越常规,“女主外男主内”;那个六旬单身汉三亩地种白菜收入八万。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残障人士。(我们漯河种白菜这么挣钱?我要告诉爸妈。)
没想到你失去的一段记忆,在另一个人的记忆里那么鲜活。有感人的地方,这份情感主要来自女主人公的善言和理智。敢于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诉说出来,更多的是情感和情绪的展示,采访片段也特别多。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看得出女主人公对生命的韧性,跟拍时间不久,女主人公生活的细节没有拍摄到,可能不愿被拍,只是跟拍一个重新购买假肢的过程以此展开叙事
人很难去设想没经历的痛苦,生命无常,爱心无价。
敬佩愤怒绝望又通透自强的主角曾伟女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94y1D7Z1?vd_source=048fd0b451f6afd37df0f49eafa50a87
“我们都是人,都有正常的,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希望能有更多关注残障群体的片子啊!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线上展映。主人公说得特别好: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文明程度啊。她对于母亲说的那段话也很好了,国内好多这种控制型加习惯性否定孩子的父母啊。
#走在疼痛里#关注了假肢佩戴者以一位把自己过得和平常人一样的女人为主角看她是如何和假肢相伴虽没有铺开展示但从这一次购买假肢的过程以及女主清晰的对谈我们虽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会被他们对生命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感动亡夫的爱和她这么多年如何与假肢互相接受还是有点戳(7.1)
没有面面俱到这样也很好遇见他之后一直生活在爱里这样也很好希望以后的生活自由自在这样也很好
怎么都要吹美国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