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纯真年代的纯真表情,在80年代初热情上演。其实最好的纯爱片,生产自中国,而且80年代最多。
果然是只有上海人才能写出来的故事。然则抓个Bug,江老师家访的时候廖星明的弟弟,后来哪儿去了……
云观影第30期,期末复习一直没看,放假了补回来。一个群情激昂年代的注脚,爱情面对匮乏的物质生活时,妥协与否成就了两种不一样的结局。女主角的眼睛真美
务实主义与空想主义激烈碰撞后的《逆光》完美呈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最具代表的时代写照。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心中的迷茫正如那个火热的绿色季节里连绵不绝的春雨,而看似锦绣明媚的前途实际上布满了一连串的问号。幸而影片最终落脚在个人命运的自由抉择以及修正反思,这使得它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因为在物质文明富足而精神生活匮乏、阶级固化日益牢不可破的今天,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都需要这种引领我们进步的历史折光。
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工人。影片大谈特谈了一番的精神、知识、骨气,到头来其实统统一钱不值,女主角那个终日浑浑噩噩的表姐反指别人愚昧的情节可谓荒诞之极。
八十年代初,青年人最有理想的年代,你能从电影中看到那个时代的朝气,想不到中国也经历过那样的时代,隐约还留在童年的记忆中。
2009/5/18夜CCTV-6,还行吧,虽然说教很赤裸裸,3星。
现实投射的影子,即使在2000年的上海,少了茵茵更忙了小琴们。
“我们的情况是明摆着嘛;我们只不过说出了众所周知的真情。我们的焦急和忧虑,正因为我们爱啊!如果这些都不是爱,难道祖国需要一个掩饰、献媚、说谎的儿子?!……如果我们这一代人,都把追求和向往化为创造力的话,那么未来就会有一个富强而美丽的祖国出现在东方,出现在这繁华而喧闹的地球上。”——多好的台词啊!
70/100.旁白用的是诗话的语言,以现在的眼光看,文采是比较平的,剧情是精神和物质如何取舍,为了这个主题,设置了女主和男主,表姐和邻居,妹妹和高富帅三对情侣,以现在的人们思想来讲其实每个人的选择不能说觉得对或错,难得的是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城市风貌,工厂风貌。里面郭凯敏关于爱国思想在国外和外国人面前的态度很值得注意,不卑不亢,比如没必要给外国人让座,但是外国人来采访也没必要隐藏自己的收入,知道不足才能奋斗呀,物质和精神都很重要,即使拿到现在也很有教育意义。
黄金八十年代的最好注解,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激烈碰撞。杂糅了太多的时代矛盾和思潮,让整个电影稍显跳跃,然而阶级的对立问题纵使过了30年仍然更为显著的存在着。上海的背影和不变的精神。
7.4发展建设的时代,同时也是见识到差距的时代,物质文化的冲击使得数个青年人对于爱情做出了不同的抉择。虽有说教味和宣扬性,但总归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理想的时代。前枣花时期的吴玉华很美很纯。
像戏剧不像电影,大部分情节都像完成任务一样走,全不走心的。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彼时就有如此社会阶层分化倒是新认知。不过话说女主角真是有一种健康大气的美。
片中的江南造船厂在十年前筹办世博会的时候消失了(当然也有次贷危机的影响)。男主家住苏州河,要到城南黄浦江边上班,二十多公里,确实不近。吴玉华真漂亮。片子里出现了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让人觉得不管是造船厂还是男主写的海洋科普读物,都是蹭当年当红美剧的IP。
“春天,踩着湿淋淋的步子来到了。”摄影师:魏铎
很有教育意义嘛,但是谁不贪婪谁受得了诱惑呢~
描写改革开放初期精神文明高于物质水平的知识分子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在现实中两难,可又能看到他们在逆光下奔跑的身影,八十年代的电影在表达欲上甚至要强于现如今的很多电影,尤其男主遇到外国人的两处桥段很能表达出真正的民族自尊来。
今天的太阳和昨天不一样
散文式的手法,诗一样的画面。饱含着那个大转折的年代人们的思考,疑问,好奇,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有些人从愚昧中走了出来,有些人则掉进了钱眼里。我虽然不是那个年月的人,可是看的出来这片子在当时一定能使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幸运的是,现在果真有一个富强的祖国出现在东方……2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