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震惊部分是整个沦为废墟的华沙,身置犯罪边缘的少年们行走其中。可惜放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框架里。意识形态对叙事走向、人物塑造和画面风格的影响虽然是决定性的,但善恶对峙还没因冷战意识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最多是消减了现实的丰富性,基本保证了故事的流畅,这一点与好莱坞旗鼓相当。
五位少年在废墟的华沙
50年代波兰电影。波兰学派。亚历山大福特。延伸或规避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规则的电影。在公式中注入了人道主义。无资源
熟悉的波蘭戰後社會主義電影,有著華意達的影子,五位少年在廢墟的華沙遊蕩,誤入歧途仿佛註定背上一個罪名。
手法老到的一部电影。福特的导演能力很强,从这部片子也能看出来其对瓦伊达的影响:废墟中的钢琴、砌砖工人、下水道中对抗的情节、城市废墟景观和青年追逐爱情并置的戏剧张力、deadinvain的年轻人等等。几场戏处理得相当妙:女教师和男少年教室会面一场戏的设计对翻转的黑板、嘎吱响的门来传递信息,隐秘、有趣又富有意味,两人初次会面所在的公交车内的调度完美配合了环境和男女二人的情绪,很厉害,上膝盖!!!
故事流畅,人物塑造立体,整体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