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烂片导演,一个N流女一,一个傻缺男一,一个多情制片,一个独眼DP,一个嬉皮大助,一个酱油二助,一个屌丝灯光,一个基佬收音,一个礼帽录音,一个易推场记,一个痴呆大妈,一个小恶魔,一个苦力司机,一个易怒场务,一个秃头化妆,一个亚裔服装,构成了这部超牛逼的美国独立电影。
简直笑疯。知道什么时候留下这个印象:跟拍电影有关的电影大多很好看。这部更是把这个印象加深了。平时也会主动找来看这类影片,还试着用“导演篇”“编剧篇”“演员篇”等等给它们分类,因为倾向性确实不一样。这个要算“剧组篇”了,因为非常全面,尤其是第一场戏,简直把片场“正常”出现的各种小毛病统统包括了。各种自黑,让影片节奏非常轻快,又适时煽情,反正情绪一直被调动着,我简直成了那个导演,跟着一起紧张一起down一起fighting,看第一幕里那段拍不下来的戏居然被美!哭!了。看出“电影是一种集体创作”,个体的力量有时非常强大,但有时又非常无奈,而向心的集体绝对是电影的保证。最后三十秒的“真实时间”跟“电影时间”开了一个玩笑。可见创作者真是把这些小花样玩熟了。
8.2拍摄独立电影麻烦多,想要顺其自然,总是节外生枝,梦境现实黑白彩色,最后竟然是对电影梦的不懈努力。“有人说你和昆汀塔伦蒂诺很熟”是最近遇到的最强梗,笑着gofuckyourself……
CatherineKeener梦醒后非得把梦投射到现实中来,妹子们都这样,一厢情愿觉得人家跟自己做的是同一个梦
梦境、电影与现实的连环纠缠,用小小的片场放大了无处安放的焦虑,与大片厂黄金时代浮华截然不同的独立电影光辉岁月,苦乐并存。
就当是为美国独立电影默哀三十秒吧//算是《日以夜作》的美国表亲混乱的剧组崩溃的导演作死的演员要死的制作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问题所以每部完成的电影都是奇迹//电影人要拍一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一般不会太难看毕竟这就是他们每天的生活
衰叔如果你做了導演,也會是個可愛且執著瘋狂的導演btw那段幻想中的得獎感言還真是激昂啊
其实本来就是奔着史蒂夫布西密来的。看完觉得一般吧,他最擅长的喜剧特点没有发挥出来。亮点是有,但大体还是显得沉闷了
焦虑重症患者看过以后表示焦虑症加剧,但,几段梦境/幻想的虚实相接太棒了!尤其是结尾录制环境音的30秒,极好演绎了银幕时间Vs现实时间的差异与间隔,“电影就是做梦的空间”的最好诠释。
是好笑的。片場中不可預測的各種情況要處理。但如果想想他們要面對的就好笑不起來了。★★★☆(影視製作課必看)
很有趣的一部电影,从每一个场景中都能看出独立、小成本电影之艰辛,最后快要放弃时的灵感迸发,这往往就是艺术的灵感,最重要的是去坚持,去幻想。
1.喜剧看似相似,但是实际内在让人发笑的心理结构却可以天差地别。比如有的放低姿态让观众产生虚幻的优越感,有的是用戏剧语言道出大家都想说但又不便讲的真相,有的是自嘲自己的处境让窘迫的情绪在重新审视中转化。本片是第三种疗愈式喜剧。2.戏中戏的结构形成了现实和内心戏/梦境的不同体验对照,借此有机会体验每一个看似淡定沉稳的别人都可能有丰富而未知的内心戏。3.看得好开心。
独立导演真心不易,掌控剧组殚精竭虑,台前幕后各尽其力,临场发挥纯看演技,黑白炫彩真实梦境,秒数计时人生如戏,昆汀光环你算个屁,编导专业参考神器。
过期牛奶,窃听风暴,穿墙老妈。三场戏中戏,三段梦中梦,打脸大卫林奇《双峰镇》,最后沉默三十秒
TomDicilo是《漫长假期》和《天堂异客》的摄影师。
拍摄独立电影的摄影棚内各种好玩的事~
steve好帅呀~
了解了一点电影的拍摄过程,原来这么叫人心碎!完美的拍一段怎么这么费劲!你演你的我演我的这到底拍的是不是同一部戏?哦天呐!原来是做梦!第六场怎么如此难拍!哦shit!竟然还是做梦!第六场怎么如此难拍?最后总算不喊卡了…
7分。三段关于创作焦虑的梦,一堆情感/性/成就感/自尊心的YY投射交织物。汤姆·迪西罗TomDiCillo玩心大发,自嘲也够彻底,为创意点赞。只是拍拍电影的故事,这种相对简易的物理性拼盘还是没有法国人玩得高端(参看特吕弗《日以作夜》
节奏很棒,片场的状态都非常的逼真,同样是拍拍电影的戏,这部戏真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