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的时候就想起那句“Allthosemomentswillbelostintimeliketearsintherain"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过影像价值实在太弱,如果能无障碍听懂日文,完全可以听完这部电影而没有太多损失,还不如干脆做成一个纯访谈式的纪录片。
先锋纪录片,20世纪真是太腥风血雨了,人的愚昧可见一斑。自以为是的正义是终极的恶,是引燃原罪的火种
作为一部政治宣传片,洗脑手段远不如《意志的胜利》、《我是古巴》、《上甘岭》,但还是有些演讲颇具洗脑作用。对于日本红军(赤军),我个人持否定态度,但讨厌不起来,我更讨厌日本右翼,赤军炸掉兴亚观音像和殉国七士碑还是很让人快活的。导演三十年后对赤军作了一定程度的否定
巴基斯坦人民解放阵线。
左派革命青年们的语言系统充满了暴力和对抗。
8,极左战斗檄文,非常具有攻击性,通篇都是世界革命,前后三次出现国际歌(还是中文的),为赤军一些针对恐怖主义的行动(比如劫机)作理论上的辩解。电影与意志的胜利这种极右向的宣传片还是挺不同的,比如论文式的结构,比如声画分离的呈现形式,一句话这东西其实不是给普通人看的,那它的意义可能就比不上意志的胜利。巴解人阵和赤军虽然在现代语境下都无限趋近于恐怖组织,但在70年代那个环境下,它们的存在是有很大的合理性,所以也不能否定它们的意义,虽然对世界革命它们起的正面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自从下了这个片,我在暗房再也用不着豆瓣电台了。
墙上弹孔晾衣遛狗难民营日常;手雷迫击炮游击队演练加毛爷爷小红书阅读会;中文国际歌下风吹稻浪油画光影废墟据点衣食住行;男女老少武器拆装刺刀比划战术讲座;劫机图景暗影集会和重信房子女性视觉哲学分析本土派系矛盾复杂性;“武装斗争是为被压迫人民的最佳propaganda”但不忘穿插世界各地赤军采访propaganda并以多语言巴别塔武装斗争黑底白字口号作结……参加国际纵队在巴塞罗那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乔治·奥威尔及早看出了系统性问题写出《1984》,到巴解最前线走马观花的若松孝二则要花更多时间才再拍出《通向浅间山庄之路》,或许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才能写出纯粹理想主义与善恶本源之纠缠
纯洁。
什么是国际主义?日本的片子,巴勒斯坦的组织,中国版的国际歌,毛主席的语录,全世界的革命。
电影作为宣传工具作为枪
1971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视野里不仅要有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还要有小津安二郎和黑泽明以及大江健三郎
一部影像注释版的宣言。那位混世魔王的头像不时出现,呵呵呵,出现三次国际歌,片头是音乐,片中与片尾则是中文歌。
No.10089。#7thBISFF#星辰・聚焦影人-足立正生:武装现实。虽说主要是喊口号不过还是有些很有启发性的提示,全球六十年代激进左翼对全球革命的构想,“武装斗争本身就是政治宣传”,日本赤军与巴解人阵互为思想资源,并广泛借鉴古巴、越南和中国的经验,其实都是头疼于自己内部的派系斗争问题因此要呼唤超国家的左翼武装力量。当然若松孝二和足立正生当时肯定是对巴解人阵上头得不得了,只顾取经而缺了反思的维度。另,片中三次响起国际歌,中间一次居然是中文合唱版三段全曲!片尾也是中文合唱版。
プロパガンダの最良の型態は武装闘争であ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管他日后,断壁残垣。
中文版国际歌两次在片子响起。。。
被海报吸引住了
@bisff-歌德学院北京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