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川大的人出演。纪录片。媒介批评课所看。就业压力大呀。
今天看了两部毕业生,这部更喜欢。真实。时间会改变一切的。
这辈子,要笑得出来,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往事如烟啊,难得,难得,真是难得,一切都变了,一切又还是那么相似,十五年后的今天过犹而不及,老师太辛苦,良心活儿,报社没前途,还得是外企。川大和川师,外语和中文,意味着毕业后的底薪是三千和200,意味着一个很快就按揭贷款买房安家,另外两个到处漂泊,依然流浪。读书很好哇,可惜回不去了,纪录片的魅力,一次次被这样的真实影像和故事打动着,震撼着,沉迷着.....
快20年前的3个毕业生,一个是easy模式,一个是hard模式,一个是loser模式,人物形象塑造的太好了,尤其是李玉纯,让人特别有代入感。虽然是个老片子,但是毕业后的跌跌撞撞,又跟毕业后那些年的我们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就像毛不易唱的,“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那段渴望证明自己却不被看见、不被认可的阶段,纵然一无所有,孤单落寞,经常摔的鼻青脸肿,也要心高气傲,像野草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迷茫下仍靠着微渺的希望闯出一条路来。(心高气傲和理想化,就是年轻人该有的姿态,就算暂时得不到机会,也要自己在心里看得起自己,不埋没自己的才华。
金莲最顺当,爱情事业都有,乐观强势,给的时长最短,她3000的底薪,李玉纯200的底薪,行业的差距就是如此残酷。
那个时候毕业的大学生是我的小舅妈(211)现在还在报社当编辑我的小舅舅(专科)现在还在做着自己的本专业当干得不错电影方面,有从北电导演系毕业的焦jo老师,也有三本毕业的文牧野……很推荐这部片子!还有就是大学留点存款很有必要!那个时候电视纪录片真的可以!
当梦想照进现实。川大和成都让人亲切,离开川大两月有余,神户之行即将启程,喜欢川大学姐那句话“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笑得出来,吃得下饭,睡得着觉”。为了这样的生活,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作为今年毕业的学生,感到无奈。
这个纪录片讲述地很好,拿到现在来看也不过时,有相似经历的人应该有更深的感触,强力推荐。
蜕变
今日应景片单!北京电影学院2021年表演系毕业班学生76人,2021年毕业人数53人,获得学位人数52人,这是学风严格还是不严格啊?!挂科三科及以上(含三科),不授予学位证书,补足学分之后授予毕业证;挂科三科以内(不含三科),暂时不授予学位证书,补足学分之后可授予毕业证和学位证。
有梦想的人,才华横溢的人,他成功不了,说句现实理性的话,大多是因为家底不够厚,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对生存压力的恐惧上。有时候真的羡慕那些家底厚,并且自己孩子争气在某兴趣爱好方面想要开创自己风格的人。比如程鑫凯,比如周楷恒,甚至野球帝那些人,家里没有一个是穷困家庭的,至少这些孩子们,他们不会因为能吃上一口饭,把自己的身体和心智,糟蹋坏了。够吃饭的之后,就别追求物欲了,还是追求点能够吸引人的爱好吧,那样总会活出自己。别刚够吃饭了,就结婚生子,还房贷了,那就真的难了。至于你说国宝那种,那可太需要贵人了。
成都啊,看得我心神荡漾~
哈哈什么普通话/国语骗人哈哈哈哈哈哈
在56评论里看到片中的李玉纯现在在某知名大学做学报编辑,而且混的也不错。我不知道当她再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是否会泪流满面!毕业,走进社会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可是又不得不去接受。所以我们只能让自己更加勇敢!
原来大学生的迷茫都差不多
2004年,正好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学生毕业的年份,从先前被冠以“天之骄子”头衔的大学生到被社会碾压的零经验新人,或许就像其中一个受访学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有工作,是运气和能力的证明”片中所展现的便是三种不同的大学毕业生,但每个人都遇到了走出象牙塔后的自我认知失调以及被迫接受现实的无力,但这种理想主义的破灭,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是扩招后的大学,或许是过度现实的社会,或许是过度理想的学生,我们谁都说不清楚,我们只知道,这样的故事还在每年发生着。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也有个人的牢笼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样呢
在北京一定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