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看到的最出色艺术作品。有红色宣传因素无妨也。
小飞娥真是硬气,坚韧有主见,沪剧的调调柔中带刚,正适合。这个故事现在改编的话,第一燕燕这对最后不能成,不然真是委屈这么好的姑娘了,第二还得支持小飞娥离婚!
一直以来是不喜欢,甚至讨厌看沪剧的,因为沪剧总是给人悲悲切切的感觉,女演员总是一副哭腔,主角柔弱可欺,反面角色恶毒讨厌,但是罗汉钱就比较有趣,其中角色个个性格鲜明,而且贯彻始终,张木匠的对外软弱,对家人蛮横尤其典型,后来才知道原来导演是电影来的,台词习俗明显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这确实是个难的的艺术品
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冲突,权威的固执,法律和传统的冲突
丁是娥最后那几幕的表演和唱腔非常感人
那時,因為頒佈《婚姻法》而提倡婚姻自主的這種戲曲,北有評劇《劉巧兒》,南有滬劇《羅漢錢》。其中《燕燕做媒》一段唱是經典。
看了传承版
感谢b站的片源,能让我无意中刷到此剧。57年的沪剧,虽说年代太久远,然而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都必须点赞!半个世纪前,竟然能拍出这么好的沪剧电影,说实话被震惊到了。还有那段经典的“燕燕做媒”,小时候就听家里人学唱过,还是非常亲切的。
2017-2-11YouTube。因为《燕燕做媒》才看的。对白有趣,内心世界丰富细腻,剧情有时代特色。唱腔口音有点带浦东本地话,好听。
宣传新婚姻法的,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的法律,和戚派婚姻曲唱的一样千年枷锁已打开。类似还有评剧的刘巧儿,小女婿。燕燕做媒是名段了。ps里面还有夫妻搭档,解洪元和丁是娥,还有邵滨孙和先后两任妻子,筱爱琴和石筱英。
雖然是宣傳片出身,但看起卻完全不生硬而更真實了,情節安排得十分巧妙。滬劇唱得好可愛啊,是因為那邊方言的關係吧。
新婚姻法在基层
燕燕做媒可以说是广而流传,后来我才知道是罗汉钱的选段。沪剧毕竟还是以浦东本地话,听上去更加糯一点。
好
看哭了,虽然宣传婚姻法目的性很强…但看着再看看现在,唉……
经典。我喜欢的丁是娥,筱爱琴主唱。燕燕做媒出自此剧。
根据赵树理《登记》改编。看的第一部沪剧。木匠家母女,有两枚罗汉钱,小飞娥真是个好妈妈。燕燕说媒那里配的紫竹调,好听。
同样是婚姻法宣传片,这部沪剧的剧情就巧妙得多,用罗汉钱将两代人的经历感受相串联,也另加了一对,燕燕做媒也增加了趣味,关于小飞蛾的剧情能激起思考,对封建的批判更强,总得来说很不错。
实在是太喜欢了。以另一种方式接触了赵树理的《登记》,实际上有打破我原本对于十七年那段时间的一点偏见(虽然的确非常样板化,但是演绎而言实在是很真情)我今天又流泪三千遍,在这部电影中女性本身因为自己所承受(或正在承受)的痛苦而选择去保护其他人的剧情实在是让我没办法不被打动。小飞娥–艾艾、燕燕–艾艾都是如此,女性的痛苦是共通的其实就唱腔来说确实大部分地方更像是在念白,但是也有很好听的唱段。
地方剧种的鲜活,配上政策的宣传,真正是百花齐放啊~地方剧离开了旧社会,在新社会因为表演对象—人民,也上了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