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开头13分钟的完整长镜头带出空间关系与事件经过,却要通过往后经剪辑的其他视角来还原真实现场,恰巧说明时空上无缝的长镜头其客观性是存疑的。与此同时,这种背靠背的视角切换又增加了判别视角发出者的游戏感。在设置上打碎了Julia的眼镜,让她的视角模糊化,从而需要依赖现场的摄影机眼镜来追踪更具体的真相。
哎呀,真是骚爆了,德·帕尔玛就是那种能让逻辑不太严谨的剧本化腐朽为神奇的导演之一。
故事很简单,中间有一段十分钟左右的长镜头。凯奇那几年接拍了不少动作片。
一个十分钟的长镜头
德帕尔马技术流电影。情节是二流的悬疑片,技法都是德帕尔马招牌炫技,好看但流于表面。个人揣测,这片被很多评论骂故事烂之后,德帕尔马后来拍了《黑色大丽花》,评论又黑他,说太复杂,看不懂。真·心疼他。
兴许是太习惯了帕尔玛全副武装的技术皮囊下,躲一个颤抖着的烂俗剧本。于是这次则是个人的观感上疲了,宛如望一眼老而干枯、充满苔藻的井。从那一秒开始心生厌恶,一直到结尾。疑惑炫技有何用的问题,是否会自动丧失所有意义。另,凯奇那一副“我好有演技”的样子,尴尬。
开头就是一个长达10多分钟的长镜头,但电影的后半段实在乏味的很,再出色的技术也掩盖不了剧本的糟烂。
感觉整片就拳击赛那一场戏,记得最后砌在墙里那个戒指
看出神入化的导演技巧如何拯救一个烂剧本。隧道+广场长镜头打通纵深与横宽,以一场盛大的排演为始,就此开启令人眼花缭乱的薛定谔式复盘。帕尔玛的分镜具有晕眩效果,与其标志性的横摇镜头类似,不单完成视角的转换,或与人物动线共轨,而是不断滚动着突破空间的界限,摄影机是与人物并置的身份载体,它以一种更无孔不入的方式,代替人物本身形成情感蓄力。
放弃了很多次以后终于看完一遍了。现在看来当年放弃是很有理由的。剧情基本没有HIGH点,反面男一号一出来就知道他不是好人(因为他真的演了太多反面了。。。。。)唯有几乎炫技式的长镜头和导演标志性的分屏还能看看。
蛇眼是赌博中的术语,指掷出的两枚骰子都是一点,基本上是倒霉透顶的必输局,片名正预示了男主的一次豪赌。视听设计与剧本架构都很出彩,在暴风将至的夜晚,一场万众瞩目的拳击赛,一次突如其来的枪杀案,泥足深陷的警探面临可以翻盘的人生选择,赌上全部身家,多少有点老男人中年危机的焦虑在里面。帕尔马一如既往的精致,不断利用视觉魔法营造心理焦虑,无处不在的窥视感、三方视野的临场感、眼镜丢失的模糊感,利用各方人马的复述不断叠加悬疑纵深,让真相的螺旋马力加大,直至无法抽身。凯奇这个角色很有趣,他的人生一直处于一种看似富足但内心一切尽失的状态,这是他所有后续行为的基础,面对可以重来的人生,他的良知发现,想要修补内心的亏欠。可惜最后他终于还是失去了一切,掷出蛇眼的人,怎么会有好运?满满的黑色电影意味,去掉结尾会更好。
8.1炫哭了好么,长镜头,重复式闪回,分屏叙事,视频主义,德帕尔玛的片子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而且这次配乐还是教授爱了爱了
Brian_De_PalmaNicolasCage尼古拉斯·凯奇悬疑犯罪1998年看的大銀幕,印象深的當然是長鏡頭,可不是特技接的,來真的,好復雜...
三百年前,海盗把假的灯塔放在礁石上,船看到灯塔就会驶过来。这样谁都可以抢船上的东西,几百年过去了,或许只有一件事没变。那就是礁石上的灯塔越来越亮了……有些事因为利益的驱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如果我们相信眼前的好转真的意味着终结,那真的是太天真了,蛇眼,豹子,庄家赢,片尾好听。
2001.8.11cctv6佳片有约“布局精巧、悬念丛生”
尼古拉斯就是来骗钱的!
调度确实是眼花缭乱,但看不到太多内在的东西,或者说对内在和外在做出了很粗暴的区分,对事件的兴趣仅限于对“前因后果”的关注;最后一镜倒是带点纪录片趣味,作为踪迹的物件不再仅仅作为有具体指向的证物,摄影机带着来自未来的目光审视时间的这块小小结晶。//反派的口音挺好玩的,带着一种特别虚假的标准,很契合他的身份。
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拍成这么长还好不算闷
感觉剧本没有写好,本来好好的以情动人,已经让凯奇动摇了,为什么突然转而想要贿赂他?为什么已经知道女孩在哪里还不杀了凯奇?为什么还要女孩从里面开门?为什么叫SnakeEyes?不过最后那个宝石却是意味深长,那是被碎尸了的女犯手上戴的,不过为什么没有人拿走?反正无非是要说好人未必有好报罢了。长镜头可圈可点!
前11分钟的一镜到底式叙述方法可以说甚至开辟了一种对无法呈现的「不可能犯罪文本」影像化的道路,但是为什么故事到1/3就真相大白,后面大半时间都在无聊地废话、追逐和道德标榜?